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成就感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其虹 贾益芹

  
  一、自我成就感
  
  教师的成就感主要表现在教师在从教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轻松、愉悦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教师工作的内部动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成就感的教师表现出“乐教、爱教、愿教”的积极职业情感,对学校、学生和自己充满信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创造性地教育学生。而那些低成就感的教师。则表现出精神倦怠,工作消极,毫无进取之心。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讲,由于其工作对象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其自我成就感的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
  1.自卑、失落心态严重。
  2.自我否定,没有成就感,嫉妒情绪突出。
   3.怀疑自身工作的价值。
  4.工作缺乏创造性,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5.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兴趣,缺乏对教学工作持久的激情。
  
  二、讨论与分析
  
  1.在社会化的进程中,社会对于两性的性别角色的期待不同。
  
  2.特教学校教师的成就感,并未像普通学校的教师那样随职称的升高而升高,也未随教龄的增长而增长。反而呈现一种随职称的升高,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低的现象。
  
  3.学生数量稀少,成才率低导致教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匮乏是特教学校教师成就感缺失的原因之一。
  
  4.教师成就感的来源与物质待遇的高低有一定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他更注重工作本身是否和自身的目标、兴趣一致,是否能为社会、家庭和个人创造价值。
  5.过低的社会期望。
  
  6.自身素质缺失的焦虑。
  
  7.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与目标不切实际,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负担、焦虑不安,以及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从而造成成就感的缺失。
  
  三、增强教师成就感的有效策略
  
  1,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要帮助教师开展自我教育,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特殊教育。同时创造条件争取再学习、再提高,而不应整天沉浸在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的消极情绪之中。妄自菲薄只会降低自己对职业的兴趣,并最终动摇自己对做好自身工作的信心。
  
  2.要树立教师心理教育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建议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使教师出现的一些消极的心理感受能够及时得到疏解。
  
   3.要培养教师健全的人格。研究表明,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自信地面对生活。教师应积极看待问题,要看到特殊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增强信心,避免逃避,积极寻求发展。面对枯燥的教学生涯,要学会变被动为主动,冷静思考,认真分析优势、劣势,积极寻求有利信息和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我成就感。
  
  4.正确理解谋生、职业、事业三个层次的关系,引导教师为特殊教育事业而献身。当前特殊教育教师群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我来教书”。这可以理解为谋生层次,谋生可能让教师仅仅考虑利益因素,其产生的动力是短暂的、低水平的。第二个层次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我来教书”,这个层面的教师。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但情感因素不足,面对诱惑和困难的抵抗力和意志力会显得不够。第三个层次是“为了我的人生理想,我更努力地教书”,这种将教师理解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终身事业来追求,就会产生持久的动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师本人,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外在激励和自我激励,努力将教师作为崇高的事业来追求,这就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学校的大力培养和教师自身的不断激励。
  
  5.培养特教名师,利用名师效应引领教师成就感的提高。近几年来。我们淄博市加大了特教名师的培养力度:其中1人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2人被表彰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被表彰为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被表彰为淄博名师、2人被表彰为淄博市特级教师。老师们从这些身边的名师身上看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这些在提高教师成就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