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信息对称视域下家庭教育中的人际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良展

  摘要:从解析“信息对称”概念人手,论述重构信息对称环境下以信息认知对称为目标的家庭教育“主体间性”关系,通过分析家庭教育中的人际角色及其特征,提出从长辈角色的角度论述家庭教育人际关系的重构策略。
  关键词:信息对称;家庭教育;人际关系;主体间性
  
  一、“信息对称”概念刍议
  
  综合学术界现有的使用“信息对称”概念的研究来看,笔者总结认为“信息对称”概念包含了两层深意:一是信息社会的数字化环境提供了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从而促成了信息对称环境;二是指信息关联方对信息认知的程度是对等的,强调在平等获取信息的基础上人们具有掌握信息的同等水平。然而个体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诸因素导致的差异,使其虽然共处于信息对称环境下,却仍然可能出现信息认知不对称状态。由此可见,这两层含义是逐步深入,信息对称环境是信息认知对称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信息不对称理论”还强调不对称信息是一种常态,是必然,对称则是动态偶然的。在教育领域使用“信息对称”概念涉及了以上两个层面,前者是教育信息化创建的教育信息对称环境,后者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具有对称的教育信息认知。
  
  二、信息对称环境对传统家庭教育中“人”的影响
  
  家庭作为社会的构成单元,是实现个体初级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个体社会角色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这个概念清晰地说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即家庭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它不仅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还有着特殊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中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具有血缘或拟血亲关系、最亲密的情感关系和法定的亲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之上,具有教育取向的家庭人际关系。传统家庭教育中的人际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两极化单向传播关系,长辈掌握了信息的控制权,晚辈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单一单向的,所以家庭教育呈现出家长专制,主一客体分化、作用的特点。
  随着个人计算机和通讯电子信息技术进入家庭,家庭信息系统为家庭各成员创建了信息对称环境,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的平等权利,从而打破了传统家庭教育信息的分布形态,对传统家庭教育中“人”及其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信息对称环境对个体发展要求的影响。二是信息对称环境对家庭教育权威的影响。三是信息对称环境对家庭教育信息分布形态的影响。信息对称环境打破了权威,促使家庭教育信息分布多元化,而且新知识更趋向分布于年轻一辈当中,从而使基于信息对称环境的家庭教育出现了文化“反哺现象”。
  
  三、信息对称视野中家庭教育的人际关系重构
  
  (一)重构取向。信息对称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是以信息对称环境为基础,以信息认知对称为目标,建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所谓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关性、统一性。”主体间性首先肯定了“主体们”的存在,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中,不存在纯粹的客体,每个人都是主体,打破了传统“主一客”体的关系性质。其次主体间性是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主体间性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扩展,其本质仍是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再次主体间性强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主体间性生成于交往实践之中,每个人在交往中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通过对相互间关系的塑造来发展个人主体性。
  由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人际关系的主一客体二分思想十分深入,在重构过程中内在地要求以主体间性为价值取向,有利于建构家庭成员间的共生性教育关系。主体间性关系是一种新的思路,其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第一,主体性意味着双方的共同了解,不仅了解自我,而且了解他我;第二,它意味着交往双方的彼此承认。承认他我和自我有相同的地位、权利;第三,它意味着交往双方人格平等和机会平等,反对强制和压迫;第四,它意味着墨守共同的规则,交往双方必须遵守共同认可的规范;第五,它意味着主体和自然界的和谐。”
  
  (二)人际角色分析。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们既存在教育关系又存在不可替代的亲子关系,所以根据家庭成员间的抚养监护关系以及个体成熟的差异特性,家庭教育的人际角色主要分为长辈角色和晚辈角色。家庭教育中长辈角色担任着认知、评判、指导等主要工作。作为成熟的个体,长辈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教育者。长期以来,长辈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其主体性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发展。然而家庭教育中晚辈的主体性不可忽视,虽然晚辈多是心智不成熟的个体,但他们具有自身的特点,与他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信息对称环境下,长辈与晚辈之间获取信息对称,使得两者的信息分布差距不断缩小,晚辈角色的主体性特征不断显现。信息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晚辈能够更快地掌握使用信息对称环境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具备了对一些新事物、新知识快速认知的优势,致使得现代家庭教育中不断涌现“文化反哺”现象。所以长辈与晚辈都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在家庭教育关系中长辈与晚辈之间存在着“主体一主体”关系即主体间性关系。同时肯定了长辈角色的主体性与晚辈角色的主体性,对于重构家庭教育中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关系的特征。(1)平等性。平等性首先肯定了家庭教育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的人格,教育交往时应该相互尊重。在信息对称环境的支持下每一个人的教育传播机会平等,不仅受教育机会平等,表达、解释和传递教育信息的机会也平等。(2)交互性。基于平等的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交往是一种交互性的活动。个体的发展不是来自外在的单纯作用,也不是源于自身的潜能发掘,而是一种相互作用不断生成的。(3)理解性。持续健康的交互对话需要理解,理解在家庭教育交往中发挥了主要作用。(4)发展性。发展性是重构家庭教育人际关系的目标和支点,家庭教育主要以发展家庭成员的道德情感、价值取向、人格认知为目标。
  
  四、家庭教育人际关系的重构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家庭教育观念。长辈的教育观念是重构家庭教育关系的起点。所谓观念就是人们处理事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它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行动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内容和目标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家庭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发展,促使长辈不断认识到晚辈的主体性特征,反思其教育问题,更新施教观念。另一方面,长辈还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勇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和新技术、新知识,放弃传统的“父道尊严”思想,积极融入后喻文化,与晚辈建构良好的互动交往。
  
  (二)重新理解“长辈权威”。家庭人际关系受到社会、心理、伦理等方面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家庭生活特性。由于社会法律、种族伦理、生活需要以及先验知识建立起来的“长辈权威”,不会受到信息对称环境的致命性影响。然而家庭教育中的“长辈权威”不是专制,而是长辈合理使用以加强亲子主体间性关系的工具。长辈的管教方式应有利于晚辈对长辈正确指令的认同、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和晚辈身心健康成长。
  信息对称环境对个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年幼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长辈权威”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幼儿社会性及道德发展。幼儿期是个体认知发展中形成基本道德判断的时期,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幼儿头脑中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准则概念,他们判断自己行为好坏的标准是“自己行为的后果,是得到权威的赞赏还是遭到惩罚”。因而,家庭教育中“长辈权威”的正确指导对处于“他律”阶段的幼儿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角色转换意识。长辈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之间应建立角色转换意识。一般来说,长辈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监控者,安排各项家庭生活事宜,照顾晚辈的日常生活和起居,抚养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主体间性关系,即家庭各成员都是完整的个体,不是控制、引导的对象。所以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在家庭教育中都是平等的。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生活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往往是模糊的,家庭中发现的许多事件既是家庭生活的领域又是家庭教育的领域。在这些交集的家庭事件中,长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促使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能够从生活中的监控者与被监护者,顺利转换成教育中互尊互助的发展共同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