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动因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捷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内部过程的结果。在全世界呼唤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心理;过程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定的内涵。首先,从专业化教师的职业理想来看,教师应以完整的教育目的为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的教学认识论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有效的教师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客观化、精确化、专门化的知识,还包含隐默化、意会性、体悟性的人文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促进人的完整发展具有科学知识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再次,从教师的专业规范来看,教师的责任感是核心,它是区别一般教师和创造型教师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全世界都在呼唤教师的专业化。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会包含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念的转变等。所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身上。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可以说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就无法回应完整性教育的需求。
  
  二、心理基础
  
  (一)价值观
  人生价值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人的生存性质和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种比较稳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内容。以这些为主要指向的、具有行为导向作用的价值观则决定了人的感情、愿望和追求,成为人的一种最有力和最有效的行为动力。
  教师的价值观同样如此。如果他们具备了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主流价值观相互吻合的、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就具有使其思想观念与行为选择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动力源泉,能成功避免任何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主体意识与纯粹用物质利益组建的功利满足,同时避免缺乏精神价值的浮躁与盲目,消除包含生命情调与文明水准整体素质提高的最主要的障碍。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当前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个人化的,它也是独特的人生哲学观的发展。
  
  (二)教育信仰
  一般来说,教育信仰是指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当前我国的教育以提高国民创造性素质为根本宗旨。而创造性素质的关键在于发展人的精神生命的完整性、和谐性、自主性、可持续发展性。专业化教师的创造活动就是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素质发展的“知识论”立场,回归人、回归人的德性生命本性的自主发展与提升的“德性论”立场。这是当代教师创造教育观念理论与实践根本性与整体性的变革与转变,是创造性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这一视角旨在表达教育信念:教师应以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与现实目标为己任。
  具体讲,教育信仰就是教育者对教育自身的崇拜。他们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他是教育者一种极其强烈和深沉的情感状态,它能把与之相关的教育观念熔铸为教育信念,并将教育信念作为指导自己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贯彻始终,矢志不渝。
  教育信仰作为教育者职业个性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教育信仰的有无和强弱,决定着一个教育者能够达到的教育境界的高低。信仰通过影响人的认识路线和价值取向,从而对人的个性发生影响。有信仰的人就等于有认识的起点和终点。一个人有教育信仰意味着他信仰教育的精神,也就意味着他是爱和智慧的信徒,具有一种播种文明、教育他人、造福社会的坚定的教育信念。
  
  (三)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
  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支柱。
  现代社会中,职业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职业中所体现的精神――职业精神,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各自独特的精神内涵。
  职业一词源于西欧。最先使用这个词的是马丁・路德。他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时,把《圣经》中“神的召唤”概念改造为“职业”。职业一词在德育中是Be-ruf,在英语中是calling,是呼叫、召唤、招呼的含义。在现代英文中,“vocation”是“工作”“职业”的意思,但它也是“天职”“神招”之意。路德认为,职业,亦即神的召唤,是上帝为人安排的终身任务。可见,职业一词是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且从职业的词源上,我们看到职业与呼召的密切关系。
  “职业是呼召”虽然有着西方文化背景,但我们同是人类,就同有生命,同有生命的召唤。职业是生命召唤的思想,是现代职业精神的精髓,它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使人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了尊严和神圣感。
  在教育活动中,一个有自己的人生和人格理想并对这一理想负责的教师,他会把这些体验、义务因素加以内化,怀着崇高的服务社会的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他相信学生的成长、自我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职业中是融为一体的。他不再把自己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作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从而使他的专业成长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其背后的实质是教师主体性的彰显、个性的呈现,即教师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核心是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教师的专业成长自主意识,按时间维度划分为三个方面内容: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专业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它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确保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更新的取向。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教育活动中发展自己。自主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调整、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能力。教师具有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就能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从而主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其专业不断成长。
  
  (五)实践创造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单纯的研究、学习的结果,它是通过实践在实践者中生成的。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土壤。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是

坚持不懈的实践过程。
  实践是人或人类与对象世界之间所进行的一种物质的或精神的交流和活动。这种交流可以体现为物质性或制度性的对对象世界的改造、变革,也可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交流,还可以呈现为精神性的对对象的体验感受。实践不同于人以观念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它是以感性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它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把自己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它既同人的主观活动相联系,又同客观世界相联系。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既有素质和所处的环境成为影响个体成长的现实因素,使个体在既有的素质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成长。若没有实践活动的机会,知识本身便不会有什么建树;脱离了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列昂捷夫曾指出,个体发展的现实基础不在它原有的遗传程序表中,不在它的天赋素质和欲望的深处,甚至也不在他后天获得的熟练程度、知识和技能包括职业技能中,而在借助知识和技能实现的活动的系统当中。
  专业成长是教师的需要,实践活动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满足需要的对象。实践是成长的土壤,教师新的需要和新的能力在实践的土壤中萌芽生成,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学真知,在实践中练思想,在实践中求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的同时,也推动着教育教学实践向前超越和迈进。
  
  三、专业发展的操作思路
  
  (一)在教学中研究
  我们知道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定的“教学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教学和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展开,使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快的提高和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因此,尽管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入正常的研究状态,熟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演变成研究式的教学,教室就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的专业进步与发展就在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里做另外的事情。教师的教学实践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教师在反复研究、反思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二)在“做中学”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三种形式。一是阅读,二是专业合作,三是研究与反思。
  在上述三种方式之中,实际上以研究最为有效。阅读虽然方面易行,但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方法。教师只有针对实际问题而有所选择地阅读,并且将阅读所领悟的东西应用于教学实践时,“阅读”才能表现出其价值。而教师一旦将自己所领悟的东西应用于教学实践,则说明教师已经得到了发展。
  另外,“合作”虽然有专家直接指导的优势,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有进入合作研究的机会。即使进入了合作研究的团体,如果教师不主动参与研究、没有自己的见解,总是依靠学者专家的意见,那么教师则很难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水平,以至于得到专业成长。看来,无论是“阅读”还是“合作”,它们只有在“研究”的基础上才是最有效的成长方式,教师通过自主的研究才能唤起阅读的需要和合作的兴趣。不少人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寄希望于教师“脱产进修”或者是“在职培训”,殊不知教师在自己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并非一定要等到“系统学习”“脱产进修”之后才能得到专业成长,而是要有自我成长的要求和方法。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就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
  
  (三)关注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会遭遇很多的事情,但不是所有这些都会对他自身的专业成长产生影响,只有其中的若干事件会对他的职业、他的专业成长发生作用。具体来说,经历就是在一定时期,在教师成长的某些阶段,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有影响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它可能是一堂成功或失败的课,也可能是一次师生的冲突,也可能是一次与专家的对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听课、研讨、交流、说课、学生意见调查等,都容易成为教学中的特定事件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契机。一方面,它给教师创造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也包含着教师对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体悟;另一方面,它又引发教师的自我澄清过程、个人思维的清晰化过程,促进了包括教师个人教育概念在内的教师专业结构的解构和重构。
  
  (四)研究案例,善于借鉴
  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它是与实践相关的,它蕴涵了教学复杂性和问题性。通过阅读案例,教师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访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解读”。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阅读案例,可以从别人的所得中现成的拿来,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进行高效的学习,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有助于快速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在成长基础上追求发展的过程,它是教师进一步完善和追求各项素质、各种行为、各类成果需要和可能达到的高难标准和理想状态。我们应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仅仅体现在技能方面,还更多地体现在追求、精神等方面。其过程是不断寻求人类精神珍品,并善于将这些体现崇高和人类尊严的规范纳入自己的追求和向往的价值体系,真正摆脱了外在动机,变必然性为目的性,自觉克服生活道路上那些阻碍自己追求的障碍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有专业发展的愿景,更要具有特殊的精神和创造的激情以及不断的坚持。如此,定会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从而去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教育价值的实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