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学生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在课改前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实践;探索;交流
  综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如何组织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备受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想真正达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学生必须要实现三个互动。
  一、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创新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思考和实践的任务,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各种新观念正在日益深刻的影响着小学数学的学习,特别是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严重挑战。我认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
  (1)教师要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数学知识的体系。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一方面让他们在反思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自己的学习,从而更好的实现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4)教师应成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促进者,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帮助他们更好的建构数学知识的体系。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从古至今教师所扮演的单纯的教师角色。可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的提出,大大改变了以往存在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被动学习局面,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转变。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里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四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你还想说点什么吗?在学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时,我们可以说:想看看老师的不同算法吗?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同时,我们可以说:欢迎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学生互动之一――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具操作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新内容时,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只有大胆采用“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才能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四、学生互动之二――自主探索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如现代教育理念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一样,对知识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思维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师要先设计好问题探索过程和要求,使学生带有目的性,任务性去进行探索,不做形式,要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五、学生互动之三――合作交流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是这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以4~6人为一组,成员以异质分组按好、中、差搭配,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时间内互换角色,使得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安排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当学生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我会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么多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当时各小组讨论的很激烈,有的回答是看图案;有的回答是看字样;有的说是认颜色;还有的说认大小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了问题,而且加深了认识各种人民币的印象。
  (三)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如何交流;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千万不要为了急于汇报结果而把正在进行的“交流会”终止,也不能任由学生漫无边际的说下去,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事,还要对各小组开展交流发言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采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在课改前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67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