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辉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课时相应的减少,物理这门课就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对高中物理老师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运用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高中物理;图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94-01
  
  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高考中取得辉煌成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很自然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笔者在基层教学中有以下几种体会:
  
  一、图式思维方法
  
  把图式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图式可以作为识别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知识欠缺和错误概念的工具。从学生的概念图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错误理解和知识的欠缺。比如,学生对“速度”概念矢量性的忽视。“匀速圆周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都属于“匀速运动”的概念。而“匀速运动”是指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的匀速率圆周运动,实际是变速运动。匀速运动的加速度应满足,而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等于法向加速度,大小不变,但的方向不断改变,也就是说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是变加速运动。从图中反映出学生忽视了“速度”概念的矢量性。从学生的概念图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忽视的知识,可依此采取相应的教学补救措施。
  
  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在物理课上,经常看到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实验的现象。这种做法是与物理学科特点相悖的。其实,咱们学习的不仅是实验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新视觉、新条件将实验方法加以改进,提高对实验的变通能力和迁移能力。只有让学生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处理好“讲、懂、会、通、做”的关系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应该具有一种“场”的效应,优秀教师利用几分钟就能够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但是要防止假探究、假合作、假讨论等形式主义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讲、懂、会、通、做的关系。1,“讲”不等于“懂”。“讲”是教师的信息输出,“懂”是信息对学生的有效输入,由“讲”到“懂”必须以学生主动“学”为桥梁。2,“懂”不等于“会”。“懂”仅仅是信息的有效输入,是浅层次的,“会”是形成了技能,由“懂”到“会”必须以学生科学的“习”为桥梁。3,“会”不等于“通”。“通”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由“会”到“通”必须以学生独立的“悟”为桥梁。4,“通”不等于“做”。“做”就是学以致用,由“通”到“做”必须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桥梁。
  在每节物理课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把自己置换于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物理问题,全方位揭示物理事件的本质,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四、师生间、学生小组讨论问题中捕捉灵感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探究的中心问题上来,利用讨论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探究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在教学中,一般是先筛选探究的问题,课前进行筛选,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问题从各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性研究,并且记录对该问题详细的说明。通过讨论,交流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总结公布,相互补充,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内涵,师生都受益匪浅。
  高中物理教学在全面展开由应试转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尤其应重视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做到把学过的知识能举一反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点。转变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学会由点带面,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类型的范畴中去,提高能力。物理学科的内容丰富,既有系统的理论定理、定律,又有具体的知识,还有简单、复杂的运算;同时与广泛的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有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因此要求我们突破应试教育的围城,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改变观念,适应改革潮流,网满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