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科学教育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燕

  摘 要: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使科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 幼儿科学 幼儿 科学教育
  
  一、什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
  所谓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期对其进行的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也指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的教育。这不仅仅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能力。
  幼儿科学是幼儿用他们独特的理解方式创造出的一片独特的天空。它既充满着科学的探究精神,又不同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
  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风很大,有一个孩子就对我说:“老师今天的风好大呀!”我问:“这么大的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自信满满地说:“树叶在动。”说的同时他还用手臂模仿树叶的晃动。当然,孩子的这一认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和他平时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至少他们认识到风跟树叶飘动的关系,只是不明白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也就是儿童认识的科学。
  二、幼儿科学的特点
  我们都要承认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幼儿有自己的“科学”,这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提。而只有理解“幼儿科学”的独特性,才能使幼儿的科学教育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一)幼儿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认识。
  然而幼儿能够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吗?从上面所说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幼儿所能理解的科学知识并不是成人意义上所指的抽象的、概念化的科学知识,而是具体的科学经验,是经验层次的知识。
  (二)幼儿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尽管我们说幼儿有自己的科学,但是来自外部的灌输无法取代他们对所看到事物的理解。同时幼儿的科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样经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会不断改变,当这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与幼儿已有的认识发生冲突时,就会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发生改变。这也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例如,幼儿玩指南针,起初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不管怎么去改变外界的条件,指南针还是对着那个方向。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认识到,指南针的指向可能跟外界条件的改变是没有关系的,从而会使幼儿转向寻求新的认识,如指南针总是指着门或窗户。
  (三)幼儿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幼儿的科学是一种不完善的认识,是一种发展中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认识。
  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难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只能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获取一些表面的信息。同时幼儿也不能区分主观的体验和客观的信息,即主观的感受和客观观察结果之间的区别。但是由于幼儿的科学带有主观色彩,赋予了其想象的性质。幼儿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去解释事物的现象,往往是从自己喜欢的意愿出发。就像孩子们看到小船浮在水面上,会认为那是小船很勇敢。这是因为幼儿分不清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他们相信自己的假想,认为就是真的。同时他们也常常处于游戏的情景中,在一个假想的情景中观察着现实,探索着科学。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作用
  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的传输,而且表现在对幼儿发展的全部方面和对幼儿一生的深远影响。
  (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这一内容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活动。科学教育的价值不单单在认知方面,它能够使幼儿的各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幼儿的科学经验,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
  (二)能给幼儿的一生带来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还表现在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一方面,其科学经验为其将来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提供了具体的表象支持,从而成为引导幼儿通向科学世界的桥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童年的科学经历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和美好的回忆。就如同我小时看着哥哥能够将风筝放飞得很高很高,就觉得很神奇,即使现在在广场上看到很多高高飞起的风筝仍觉得不可思议。
  四、如何搞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一)选择适合的教材,合理、科学地设计活动。
  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幼儿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同时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认清该阶段幼儿的科学发展目标,知道孩子要认知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等。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设计科学教育内容,有条不紊地开展科学教育。
  (二)活动前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
  先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如:在“认识磁铁”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大小磁铁若干和质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纸板、铁板、玻璃板等,让幼儿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什么质地的东西可以吸,什么质地的东西不能吸。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别针、铁丝、铁钉、铅笔屑,让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又如在了解物体沉浮现象时,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属性的材料,如回形针、积木、鹅卵石、泡沫、塑料瓶。在探索这些物体的同时还让幼儿探索如何让浮的东西下沉、沉的东西上浮等。为了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我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引起幼儿的探究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发幼儿探究的愿望,让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
  (三)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科学”的乐趣,培养一定的探究科学的情感与认知能力。
  1.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如在“认识沉浮”时,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物体放到水里,并摆弄、触摸。又如在认识空气中,让幼儿用气筒给气球打气,用塑料袋找空气,用小瓶装水观察气泡。
  2.实验操作法。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过程,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一环节自由探索。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现象。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钉不易吸住铁制品时,带领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要让它们移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3.设疑操作法。这种方法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设下疑问,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科学现象,学习、体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现科学道理。如在探索“沉浮”的活动中,我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尝试,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在水面?在幼儿获得初步沉与浮的经验后,提供辅助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尝试“沉得东西能变浮?浮的东西能变沉吗?”幼儿带着新问题,继续探索,认真观察,对比,寻求答案。这种方法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的自信心。
  当然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科学内容,灵活编排、设计相应的、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