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印娜

  摘 要: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同时也是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和挑战。如果教师不教授学生科学有效的理解并记忆词汇的方法,学生记忆词汇的过程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从而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本文就词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 教学方法
  
  词汇是英语听、说、读和写四项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词汇学习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阅读、翻译、听说、写作都无法顺利进行。因而就直接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运用和发展。高中英语词汇有以下特点:多、活、用。多,是要求掌握的词汇量较多,8级要求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9级要求4500个左右的单词。这就要求师生必须要注意达到“量”的要求。活,是要求活学活用,不仅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字面意思。用,是要实践应用,要求运用词汇理解和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等。那么,如何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扩大英语词汇量呢?如何使他们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词汇呢?如果能够教授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会对他们以后的词汇积累和以词汇为基础的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根据音标教单词
  学习英语单词,首先是要能认识音标,能正确发音。如果不能正确发音,既不能很好培养听的能力,也不能顺利地同别人进行交流。进入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英语音标,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朗读每一个音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朗读多音节单词时,往往不能把握单词重音的正确位置。因此,在高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有必要重视语音教学,要纠正学生中错误的发音,要帮助学生正确朗读每一个新出现的单词。我们在教授新词的时候,先让学生读准单词,然后记住这个音标中的元音音标是由哪个元音字母发出来的,就可以顺利地拼写出这个单词。如second,记住e,o分别发[e],[?藜],辅音字母只发相应的一个音,很快就能拼写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讲授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科学记忆,增强记忆效果。
  二、结合上下文记单词
  外语单词之间最重要的和最自然的联系是上下文的联系。实验表明,孤立的单词容易遗忘,结合上下文记忆单词效率显著提高。结合上下文记单词,既可以在句子中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到活记单词,又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联系防止遗忘。最好背一些好的文章、短语、格言和警句等,这样记起来不枯燥且不易遗忘。单词本可以利用,但不如卡片好。卡片的一面写单词,另一面写含有该词的句子,看看单词再看看句子,比孤立地记要好。
  例如学cat一词时,我这样问学生:“Do you like cats?(你们喜欢猫吗?)”有些学生会回答:“Yes,I do.(是的,我喜欢。)”有些学生则会回答:“No,I don’t(不,我不喜欢。)”我接着问:“Do you have any cats in your home?(你们家养猫吗?)”个别学生会回答:“Yes,I do.”多数学生会回答:“No,I don’t.”在以上的例子中,学生在有趣的问答中初步掌握了cat一词,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教学生拼写。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迅速掌握cat一词。
  三、根据词语的构成原则扩大词汇量
  1.利用前缀、后缀。
  如教misunderstand,mislead时,学生已掌握了understand,lead,要向他们解释前缀mis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能推测出misunderstand,mislead的意义。同样,后缀也是如此。学生已知道music,electric的词义,指出后缀-ian的含义,学生就很容易推测出musician,electrician的意义。
  2.利用合成词。
  英语中有许多词是由几个词合成的,根据各个词的意思,可推测出某个合成词的意思。如,在认识book与mark的基础上,就推测出bookmark的含义。
  3.利用同义词和反义词。
  只要学生学过与新词意义基本相同或相反的词,就可以利用学过的词讲解新词的意义。比如学过tall以后,当学到short时,可以指出“Tall is not short.”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short的意思了。利用这些方法,由点到线再到面,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总之,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词汇教学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通过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努力把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真正拥有理解词汇和掌握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恒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2).
  [2]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