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晓芳

  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是新课程高中英语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尝试。任务型阅读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探究阅读理解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模式来理解。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运用,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语言阅读学习提供载体帮助,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优化阅读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运用能够在围绕“任务探究”的有效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帮助学生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1.创设理解感悟任务,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养成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此来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写作意图和写作主旨等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感知,以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文章信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这种理解感悟应该是对语言阅读素材的一种理性深化和思考。对此,我们不妨作出如下的尝试:首先,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感知。其次,允许学生有自主阅读和思考探究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彼此多元化的学习方法选择中加深多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自觉性,要求学生根据各种阅读素材,选用适合的思考探究方法。
  我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下同)模块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过程中,就阅读学习任务的创设,作了如下的安排:(1)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运用文本词汇概括文章表达大意,即让学生明白:本文写了什么?(2)要求学生思考:①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two medicines in the article?②Why do the people think the two medicines so important?(3)要求学生再根据上述思考题,进行表达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围绕阅读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而阅读探究过程则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理性思维升华。在教学中,注重阅读任务探究的过程,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激活他们的阅读学习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表达内容设计好问题探究,鼓励学生在运用多元化的思考方法下参与文本阅读学习,尤其是发挥好团体学习的作用,运用好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掌握大意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小组学习探究、交流争鸣,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
  我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 4 “Public Transport”的“Reading: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教学中,围绕阅读探究任务,运用了如下措施进行教学:(1)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完成“Reading A”中的思考探究题目,让学生知其然;(2)建议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思考:Why did people make the underground?(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合作探究,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思考探究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注重阅读延伸任务,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
  阅读后的延伸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升华。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定有一定的学习感悟。这对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认为,注重阅读延伸任务,应该在注重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的机会。
  可以这么说,注重阅读延伸任务,就是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对自己在阅读学习中的得失予以表达,以便探寻更为合理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以此来体现学生的学习发展创新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创新之处予以充分肯定,并建议学生予以总结推广,这样能够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信心。
  可以这么说,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是提高阅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帮助学生构建明确阅读学习目标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以任务型阅读为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感知和思考感悟的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