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德,教师的立身之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骆萍

  教师历来受到人们尊敬,早在古代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训示,更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在现代,教师也倍受人们尊敬,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曾几何时,这一神圣职业上的美丽光环已日渐消逝,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比比皆是:体罚学生,学术弄假,向学生索要财物,强迫学生补课等不一而足。师德的沦丧令人扼腕叹息,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不能不令人深思。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以身作则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这些人之根本,只有老师做到了,才会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是一个明是非、辨善恶、懂道理,有道德操守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对于各种思潮、流派、流言和时尚,要及时筛选、过滤,分别加以扩大、利用和缩小、排除,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只有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才能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二、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发展。”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师爱”。据全国中小学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首要的一条标准是:客观公正、平等待人、不偏袒,爱护每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在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时,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师德滑坡的现代社会中,教师对“差生”的歧视,甚至无视“差生”存在的倾向很突出。其实,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尽管每个学生的天资、品行参差不齐,但只要学生在他本身的起点上,在德、智、体等诸方面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便是教师的成功。
  三、要爱岗敬业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在金钱至上的今天,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却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年年倒数,误人子弟。这说小了是素质问题,说大了是道德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只有具备爱岗敬业、安贫乐道的职业操守,才有可能情绪稳定、坦诚豁达,才能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要不断学习
  学海无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以往。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用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励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你才会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你的人生才会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