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心灵在感动的天地中徜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晓萍

  摘 要: 文章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开掘题材领域,拓宽学生视野;发扬民主作风,开展形式多样、活泼新颖的教学活动;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师生双边的交流。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心灵 感动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只有作者首先为外物所感,被彻底打动,才有可能写出动人的东西。情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鲜活的情感之源,文章就会显得死板呆滞,毫无生气。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心灵,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徜徉,才能够编织出灿烂的云锦,喷吐出辉煌的光焰。
  有鉴于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自始至终、旗帜鲜明地贯注一种鲜活的人文空气,播撒优良的人文种子,使学生沐浴其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变得温柔灵动,活泼聪颖,善于感动,容易感动,喜欢感动。要达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开掘题材领域,拓宽学生视野,激活情感体验,丰富想象,把文格教育和人格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贵在高格,做人也以人格高贵为根本。由文观人,文如其人。一个人格低下的人能够写出格调高雅的文章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作文如做人,首先要在做人上下功夫。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我觉得应该在做人上具备这样一些特点:责任感强,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园;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具有平等意识和平民情怀;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内心充满敬畏和感激;思想自由,人格独立,没有依附心理和自卑情结;意志坚强,信仰坚定,敢于为理想而献出一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向蓝天下那一片广袤的空间,培养他们关注现实人生的习惯,使他们的内心永远与大地、与民众相连。而这正是作文教学的任务。
  彻底抛弃为人们所熟悉的三种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将狭小的课堂与广阔的生活空间相沟通,帮助学生打开心窗,是完成这一作文教学任务的途径。应该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树立这样的思想:日子虽然循环往复,仿佛太千篇一律,但是,只要认真地去生活,认真地去感受,就会发现,太阳虽然每天都在升起又落下,但它每天都是新的。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总有某种东西令人感动:土地上的历尽苦难的父老乡亲,他们用自己的粗糙的双脚丈量着春夏秋冬,以血汗播种着希望;当邪恶在欺凌着善良,暴徒在践踏着公理,恶行在肆虐着幸福,总有一种声音从社会的某个角落传来,抗拒着丑陋,坚守着正义;当你在挫折与失败的境地中徘徊,当你在误解与失落的情景中沮丧,总能看到一朵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当你在喧嚣与嘈杂的尘世无所归依,在暴富者与浅薄者的蔑视中伤感惆怅时,总能看到许许多多平凡而朴实的心灵在叩问着大地,踏实地前行;即使那风雨中一朵将败犹放的花儿,那檐头长年累月的滴水叮叮咚咚,那春阳中花枝间结网捕食的蜘蛛,那急流中奋力爬行的航船,那清晨挣脱束缚喷薄而出的朝阳……这些都会令你感动,令你回味。
  如果老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能够长期立足于带领学生走近美、观察美、欣赏美;如果不是仅仅满足于一种静态的被动的作文考练方式,而是立足于锻炼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内心情志的境界,那么,作文教学就会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在一种主客体动态互渗的良性环境中健康地发展。
  二、发扬民主作风,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开展形式多样、活泼新颖的教学活动。
  开放的作文空间仰赖于开放民主的教学作风。我们反对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者,要求他们只能俯首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不能有任何个人的见解,更不能有所谓异端思想存在。我们认为这种保守的教学思想无异于是对鲜活生命与想象的扼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学生的年纪尽管不大,却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有自己对世界认识的独特角度。作文教学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观察、思考、表达,即使幼稚、肤浅,相信它也是真诚的、美的,如同带露的鲜花。有什么比这更为可贵的呢?
  有感于当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人文精神缺位的严重问题,我既愤激万分,又尽力在自己的实践中避免重蹈这种覆辙。具体来看,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变单一的作文考练为灵活多样的写作活动。首先把命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有感的前提下自己命题作文,提倡写无标题札记、随笔,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中随意漫谈,袒露思想,真实表达;其次是进行专题作文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切近其生活实际的话题,分组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在独立思考与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自由作文;再次是安排实地写生式作文活动,让学生走出户外,与大自然接触,直接面对花草树木、蓝天白云、清风流莺,在心灵的感动与沉醉中,在不得不发的状态下作文。
  2.把作文批改与讲评的专利还给学生,在自评与互改中体验作文的乐趣。长期以来,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是教师沉重的负担,几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可效果却不见得好,学生往往只是注意了分数,而并不在乎老师的评语。现在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去品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身参与,亲身活动,思想、情感、看法得到充分尊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美妙的书的王国。读书,是对心灵的丰富,是对思想的启迪,同时也是在开阔视野,积累材料。而要获得这种潜移默化、集腋成裘的效果,我以为,无论是专题式阅读还是随意浏览,都必须在一种感动的心境中去完成,否则,为读书而读书,则会流于俗滥,于事无补。书是我们的精神养料,书带给我们的感动使我们发现自身的美丽,认识到自身的高贵。当我们的心灵触须随着书延伸到历史深处的时候,不是深深地为那凄苦而真挚的等待,为那坚执不屈的信仰,为那耿直不阿、勇敢无畏的人格而感动吗?不是能真切地发现无数优美的形象定格在千万民众心灵的荧屏上吗?那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虑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那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那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那在异族统治、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还有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空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文化史上曾经的风流,曾经的荣耀,今天,他们依旧滋育着我们的心灵,叩击着我们的灵魂。所以,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思想境界不高、情感体验不丰的问题,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三、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师生双边的交流。
  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散漫无边、放任自流的作法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各种写作活动的安排、调控、总结还是读书形式与内容的组织、梳理、讨论,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协调和宏观地驾驭指挥。教师只有在这种亲身督导、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情境中才可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渐提高写作的各项素养,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不会有作文训练地有序展开。而一个教师要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受到感动,他(她)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内心生活丰富、富于理想主义激情、容易感动、喜欢感动的人。如果指导的内容连教师自己都不能被打动,又怎能打动学生呢?所以,要让作文教学要取得实际的成效,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基本素养,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要在作文中戒除陈言旧语,虚浮不实,矫揉造作,把文章写得富有真情实感,内容充实,就应该努力在生活中发掘感动的资源,提高自己做人的品位。当有朝一日作文真正成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就会是无比绚烂的景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