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秋瑾

  摘 要: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研究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如何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成了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虽然办学水平取决于诸多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水平高、技能强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主体就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因此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实现高职教师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新时期“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型,即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简单地说,“双师型”教师就是指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的高职高专教师。从国外来看,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理论进修。日本的“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技术专业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发达国家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社会福利、工资待遇及社会地位等方面都高于普通院校的教师,甚至待遇高于国家公务员。从发达国家来看,“双师型”教师显然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双师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变化,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就必须师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复合素质都有所突破。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一方面大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就师资队伍而言,许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许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缺失。
  高职院校为达到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会从各个方面改善条件,这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会起到有益作用。但把教师从传统教育型转变为双师型,需要有一个过程。很多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标准,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2.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职业教育理论知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较易承担专业理论教学。但他们相对来说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教育理论知识,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在思想观念上还没完全脱离学科模式的影响,其实践技能与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
  3.双师型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科研条件、产学研环境等因素,决定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需付出更多努力。据调查,高职院校90%以上的教师从未主持申报过校级科研项目或课题,这说明了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职业教育的研究意识,没有认识到研究工作对促进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
  1.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1)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通过补充优秀硕士、博士、吸引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教师来充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在师资引进中,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严把“能力”关。
  (3)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对于理论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生产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一段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
  2.与企业进行多方联系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1)校企密切合作实行科技服务与开发。由企业提供科研经费委托高职院校系部开展实用技术研发,由专业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承担技术研发任务,既能加强与企业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又能为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还能使专业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信息,并使及时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学到最新知识信息,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改革,最终真正实现校企双方互融。
  (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如在校企合作教育工作中,选拔符合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在合作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授课技巧,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
  (1)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基础理论课教师可参考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师的评定标准;专业理论课教师要兼顾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职业实践课教师可按技术等级职称评定,也要适当考核其教师基本功。对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对近年引进的硕土、博士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
  (2)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对实训实习课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操作、分析、实验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定期考核“双师型”教师工作业绩,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
  总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努力改变思想观念,在客观条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培养途径,将各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关注培养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一流的“双师型”教育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朱方来.实施“一专多能”工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6,1.
  [2]余克全.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3,9.
  [3]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