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转变角色定位,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明书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引路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着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新型 角色定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以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引路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着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时期的学校班主任来说,如何更新观念,打破以往的条框,把新课程实施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方面谈谈体会。
  一、建立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陶冶人性,塑造人格,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自古以来,教育的文化功能有过三次大的演变:一是知识中心论;二是智能中心论;三是人格的全面发展论。所谓人格的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健全的人,包括人的肌体、思想智能、精神意识、道德良心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知识的传播不能代替人格的塑造。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深层意蕴往往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
  “扣分”、“罚款”、“到办公室去”、“找家长来”等,这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呢?有的教师竟用胶布封所谓“不听话”的学生的嘴,甚至还有教师认为这方法很实用,学过来试着用。这种惩罚与中国古代的酷刑有什么区别呢?学校不是成了监狱了吗?
  一项调查显示:28.95%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谈话处于表面;12%的学生认为师生目前处于紧张、对立的状况之中。不少老师忙于“抓”学习,忽视对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关怀,以及“成绩至上”的传统观念及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不当,都导致师生间交流不畅。
  建立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呢?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以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为基础,师生彼此平等相待,坦率而真诚地参与教学活动。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话的。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机械地传递知识,教师也不是教科书的解说者,而是学生求知与发展过程的向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培养创新人才,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承担起参与活动与自主学习的责任。
  二、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就是要使学校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上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当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应处的位置。其次要营造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杜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因为学生的发展需要有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的氛围,更易于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教育要促进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只有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最后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投给学生一份情,学生就会回报教师一份爱,就会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强化教师师德的养成,使每位教师的修养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足以为人师”的程度。这样就通过学文件、听讲座、写体会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认识,进行自我剖析,提出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使教师放下架子,静下心来和孩子谈心,蹲下来和学生交流。
  教师要做到五个学会:
  1.学会尊重。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爱心育人,爱满校园。教师心中有“阳光”,才能“照亮”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拓展以往我们对智力范畴的认识,为学校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发展更多学生的才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的多元化模式,这种实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在课堂上,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拓展评价内容,丰富评价的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多元智能展现所学的知识。平时,我们所认为的“后进生”可能在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得不够突出,但他们其他的智能水平可能要比别人都更高。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学生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和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每年期末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总是设置多个奖项,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智能强项,并在强项与弱项之间架起桥梁。我班设立了“双十”佳,即十佳小作家、小画家、书法家、运动健将、英语通、计算机操作能手、数学家、舞蹈家、科技能手等,由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块展板,展板写明个人事迹,并在班级公开展出,由全体同学参加评比,深受学生喜爱。
  2.学会宽容。教育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为一种良好品质的形成,一种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就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3.学会合作。学会合作就意味着对于差异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了必要的妥协、退让。合作需要有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相互沟通、协调、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4.学会创新。知识经济作为新世纪的宠儿已被人类所认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造,而创造是人类的潜能,开发人类的潜能,促进时代发展是新世纪教育本质的展示。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对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换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5.学会反思。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某种契机和可利用的资源,这都需要教师去反思。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