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玉海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对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技工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传统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效率不高。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能有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将计算机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相融合,是一种崭新的、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技校计算机课程 一体化教学 探讨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整个社会对技术类、应用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技工学校要承担起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面向就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技工学校的办学宗旨。但是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技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一体化教学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际操作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相融合,是一种崭新的尝试。
  技校计算机类课程大多是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外,Office办公软件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现就技校计算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一、研究并正确对待教学对象
  技校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这些学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总体来讲,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智力特点的学生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因此它们是两类不同的教育,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所以技工学校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上都要有别于普通高中。
  二、积极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
  现行的教材大多数还是按学科课程思想编写的,偏重于学科体系逻辑结构的陈述,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这与培养职业型人才要解决的“怎样做”、“怎样做更好”问题不相适应,给教师的教和技校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不便,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现行许多计算机教材中的软件操作教学内容就像是软件说明书,只是按菜单讲解各个命令有什么作用、怎么操作等,大多没有实际的典型案例,十分枯燥,即使是很简单的操作也会让学生觉得很难学,即使学了也容易忘记。因此教材编写者要改革现行教材的写法,精心编写一些典型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情景的案例,运用案例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
  开发案例式一体化课程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概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对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2.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3.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4.案例要具有生动性,比如可以用一个故事情景把案例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扮演情景当中的一个角色在完成任务,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以外,教师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室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通常老师讲解部分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践部分是在计算机房进行。技校计算机课程大多是讲软件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老师讲了操作步骤,学生到上机房操作时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与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校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技校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
  因此,学校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具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计算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讲授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第二种方式是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老师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达到老师讲解、学生操作的目的。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作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所以,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的教学场地建设,对于计算机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实行分层、分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不可能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A、B、C三层,A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是中等的学生,C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A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C层学生,其余为B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1.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2.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3.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以C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B层,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A层学生练习。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教师下来指导,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己,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能优化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开发计算机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采用分层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基本上可以形成计算机类课程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与此同时,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教师要努力成为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教学于一身的一体化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并且教师还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能在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总而言之,在技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统一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