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转宁

  习惯是一种长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意志消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谈几点看法。
  一、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接受来自课堂各个方面的信息,扎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效率,而这又无法避免。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在课堂教学中,我用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言和各种模型、图片、实物,还有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生动和快乐中获得知识。同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三注意”:①注意听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听清、听全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②注意观看老师的演示,体会其中的奥妙;③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善于吸收其中的营养,充实自己。此外,我还经常利用班会课、学科活动课讲述革命领袖、科学家专心学习的事迹,使他们明白,只有上课专心听讲,才能学好知识。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在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而且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引导做得不好的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问题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做到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代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教师可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等言语,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三、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