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是学生十分重要的成长阶段,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除了应该进行知识教育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实践是教学的有效方式,因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实践 小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十分系统和漫长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的强化和引导,帮助小学生纠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教育实际情况来看,老师都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知识教育之上,对于非知识性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小学生教育水平的关键。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深入分析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理念滞后,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优化教学形式,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目标,首先就应该更新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而教学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并且在教师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使教师在短时间之内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老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接受和渗透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实践教学手段,才能逐步剔除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的不利影响。所以说,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比,教学理念始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当前的教育机制之下,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将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结果之上,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方式就是考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考试成绩被认为是学生学习质量和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如果学生在考试中取的好成绩,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被评价为优秀,老师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相应的提升。但是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情况就是截然相反的。这主要是传统教育评价观念的影响所致。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绞尽脑汁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幅度缩减学习习惯培养的时间,转而进行应试技巧教育,至于学生学习过程如何,老师并不是十分关注,只要能在考试之中取得优秀成绩,就算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当前实践教学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3实践教学内容零散,没有一定的体系性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体系性的知识,学习的时候难度更小,效率也会更高,但是如果知识过于零散,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就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此时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果老师不注重对于零散知识的整理和总结,就会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难度,这样学生表面上似乎学会了很多知识,但是却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头脑中始终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另外如果对于知识的掌握缺乏体系性,在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形成对于课程的宏观认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也无法展现,这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就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对策
  2.1更新传统教育理念,优化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时候,首先,班主任教师应当学习更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鼓励代替严厉的责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其次,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除此之外,倾听是交流的前提,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当更多的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是一味地将班主任的权威施加给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心情波動、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教师要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关心同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师的关爱,从而信赖班主任,真正地将班主任教师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2.2摒弃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尊重小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生终有一天需要走上社会实际工作岗位,因此能力教育的影响要比知识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在实践教育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培养学习习惯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点燃学生求学上进的热情,减少学生的叛逆心理,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小学班主任教师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教育,将学生内在的正能量不断放大,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成才,具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小学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特长,为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2.3创新实践模式,提高学习习惯培养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全新教学形式的应用,还是教育体系的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实践教学来说,有效性是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老师在实践教学结束之后,虽然运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各种教学手段,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之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即使教学过程再丰富,也只是形式上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优化培养模式,以促进培养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2.4遵循一般教育原则,优化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短时间之内想要达到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机制之下,经常会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似乎实践教学的应用,马上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在小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强化学习习惯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应该遵循渐进性原则,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然后结合小学教学特点,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最后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从而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这种以小学生基本特点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形式才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发挥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虞文娟.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谈小学生必备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07):33-34.
  [2] 沈燕,陈亚军.习惯为“径”方法作“舟”——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分析和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08):28-30.
  [3] 梁彦.让语文学习习惯点亮小学生的生命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J].语文课内外,2018(15):76.
  [4] 李维忠.关注管理细节,强化习惯养成——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自我反思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实践体会[J].学周刊,2018,10(10):17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