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小学教育为例,浅谈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习惯伴随终生,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更是受益终生。现在的小学生对于习惯的形成还在初始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有研究表明,在许多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千姿百态,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才能培养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老师们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通过分析影响习惯养成的因素,结合小学教育的具体情况,说说其养成良好习惯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影响因素;激发;兴趣
  引言:
  小学生是国家新生的娇嫩花朵,他们潮气蓬勃,稚气十足,是需要教师们细心地扶植、引导、施肥灌溉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如果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谈谈影响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因素,以及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习惯与学习习惯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影响良好习惯形成的因素
  2.1家庭因素
  《汉书·贾谊传》中写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习惯要自小培养,才会不费多少力气而比较容易地获得成功。在家庭中, 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也直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文化素养偏高的父母更注重于指导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2.2教师因素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会因为老师的友好暗示而纠正自已的行为,很多同学会模仿教师的样子纠正自己的写字姿势。可见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
  2.3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传媒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日益重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着其中的思想观念、模仿着其中的行为方式,在有意或无意中形成了一些良好的或不良的习惯。比如说孩子都爱看动画片,经常一看起来就不做作业、不吃饭、不睡觉,看得特别来劲,越是年龄低的孩子越是爱看。在社会资讯、媒体日渐发达的今天,从小就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接触媒介的习惯,这恐怕对学习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
  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您上课,喜爱您的课,学习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训导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和鼓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
  3.2培养积极的班级班风,形成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一个积极或消极的学习氛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的,这种学习习惯就能促成一个积极或消极的学习氛围。所以说“氛围”与“习惯”是互相促进、也是相互制约的。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就会着眼培养学生的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等,这些必须根据学生年级的特点进行不一样的行为训练,并巩固,再加上老师的激励,学生们的争相模仿,一个积极的班风就会开始慢慢形成。从而有了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吸引力的班集体,造就良好的学习习惯。
  3.3良好学习习惯从模仿开始。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擅长的就是模仿。模仿父母、喜愛的教师、与自己相处友好的同学,甚至是一个感兴趣的行为,他们都会积极的去做。所以说,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极其深远的。
  结束语: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在影响小学生形成习惯的众多因素中,我们要做到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做好榜样,加强良好习惯的训练与巩固,逐步引导他们养成。一步一步地有序进行,从生活中抓起,课堂中抓起,从微小行为中抓起。
  参考文献:
  [1]任苏民.教育与人身——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56-224
  [2]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81-131
  [3]赵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50-53
  [4]张梅玲、孙云晓等.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01.302-3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