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占晓芳

  摘 要: 现代意义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于20世纪后阶段,它拓展和取代了中国的商业美术专业。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要素、色彩要素与文字要素都包容于文化之中,决定了其设计也被深深的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迹。从另一层面上来说,站在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高度,它负载着作为传承人文历史和民族文明的使命,它是民族文化在视觉的维度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
  关键词: 文化 传统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 传承
  
  20世纪中期,在工艺美术不断尝试新的变革的基础上,随着现代主义科学、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艺术设计这一学科也应运而生。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设计过程中,文化是灵魂,形式是躯体,文化有赖于形式的传达,形式依靠文化赋予生命,设计者的工作就像是在创造有生命的文化。尽管现代的平面设计,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视觉设计,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和传统决裂,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作为的纯个人行为。德卢西奥・迈耶对此的评价是极为确切的:“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无法完全使自己脱离习俗。他不能仅因决定脱离习俗而突然声称为新史前派。”所谓的“新史前派”是根本不存在的。我国的部分设计者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强烈影响,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只是强调西方设计的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性和民族的根基性。对此情况反思,从“设计的内涵是文化”的层面,从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使命上进行设计,从华夏文化中寻找创意元素才是视觉传达设计得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对“整体意识和谐观”的把握与传承
  西方文化的观点是主客二分的,于是在西方美学中突出的特点是“以个体为美”,强调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与西方人的这种审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和谐观”、“整体意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和谐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以图形为例,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形式(或正形)的和谐完整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的关系,在组构时多遵循求整体,求和谐,求对称,求对齐。将传统图形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应首先从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再通过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这些提取的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重组,最后在立足传统图形上,又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这样设计出来的艺术图形,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赋予了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与时俱进,让古老的艺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地延续下去。
  就“整体意识和谐观”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圆”。大量的圆形元素的应用是中国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与传统元素结合的方式。“圆”意味着圆满、完整,体现着古典之美。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始终追求美满,而如今“圆”同样体现了中国人对万事万物祝福的心理意愿。从近年来一些比较成功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不难看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的“整体意识”、“和谐观”可以作到互相结合,融为一体。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中,体现出了强烈的中华文化的特色。靳埭强先生采用了中国古铜钱与汉字“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圆地方,同时也包含了更深的哲学寓意。这个思想对我们现在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觉设计是十分受用的,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反映中庸,八卦里面反映乾坤的图形和民族图腾上考虑视觉的表达形式。
  6500年前大溪文化的“太极图”造型,若用文字来翻译,就是一部古典的和谐著作,贡布里希称它为“完美无缺的图案”,“太极图”的和谐之美――阴阳结合,两条鱼的内边衔和得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正圆。太极图的S线是举世公认的所有线形态中最具美感的。图形中形成了正形和负形的重复,显示了互相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内涵;又具有方向颠倒、黑白不同的特点,规范化的线的组合,几乎找不到具象的影子,是一种纯主观的示意性符号。这种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二、对“吉祥观”的沿用与延伸
  《周易・系辞》中有“吉事有祥”之句,古时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好日子为“吉日”。某些动物、植物与图形被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包含了相应的吉祥观念。吉祥观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吉祥的动物非常多,如龟、鹤、鹿、象、龙、凤等,也有如松、竹、梅、桂、石榴、茱萸之类的吉祥植物,还有如意、银锭、寿石之类的器物,表达了人类追求的各种美好愿望。
  吉祥的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以及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需要借助某一外在力帮助他们消灭灾害,保佑平安,于是图腾出现了。图腾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保护神,继而有了自己的图腾圣地、图腾仪式、图腾物、图腾色彩、图腾音乐、符号、图形等。由古推今,这一点与现代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在形式上极其接近,而CIS的形象设计正是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倍受世界瞩目的北京2008申奥标志可以说是“吉祥观念”沿用与传承的一个经典之作。该标志取自传统吉祥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送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五星、五环、象征的中国结,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识如流水般生动祥和,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现了与传统文化理念在标志设计中得以延续发展的艺术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视觉传达设计中若糅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便有别于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价值取向,而更注重“传神”,在意境上追求神韵的效果。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是绘形的,又是入神的;是确定的,又是未定的。一幅优秀作品的意趣所在之处就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艺术效果。在新思潮文化不断涌入的今天,我们要更好地审视我们的吉祥元素,深入地了解并合理地运用它们,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既表现出中国传统的艺术内涵与情趣,又能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使中国吉祥元素展现出其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三、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的空间相对来说不大,其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在这之中我们能体会到它承载着把中国五千年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传统没有过时的概念,传统文化元素也不会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我们现在的视觉设计领域和设计教育普遍存在向西方学习的浪潮,苛求形式而忽视民族文化和传统。有个比喻很恰当:我们站在阳光下,忽视阳光的存在,而去羡慕西方人餐桌上的烛光。如果我们现在的设计都要和传统决裂,而大行其纯粹的形式语言和强烈的自我表现之道,那么视觉设计就会沦落到单调乏味、毫无意义的形象或抽象结构。我们所传达和接受的也无非是脱离内涵的刺激、抽象和表现。另外,要构建当代的中国视觉设计。当代的中国设计不是简单的对传统符号运用和元素的堆砌,而是巧妙而具有时代意义的继承,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如何让它在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结合中得到弘扬与发展。这种艺术融合所产生的是一种渗透了本土文明的特殊审美,代表着面对现代和挖掘过去的双重审美情趣,也代表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积极回应。
  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就是,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一起努力,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使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结合,忠实执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使命,真正让“中国特色”傲首于世界艺术设计舞台。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147.
  [2]鲍列夫.美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李砚祖著.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
  [4]李砚祖著.造物之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5]黄静.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包装工程,2005,2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