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仲元琴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本文作者从一些环节、做法介绍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不准加班加点,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才能达到这么高的要求?唯有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谈一下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充分暴露出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物理语言提炼出物理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例如:在学习“变阻器”一节时,教师可首先出示调光台灯,接通电源,观察到台灯亮度可以调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该台灯的亮度为什么可以调节?其调光的原理是什么?与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怎样的联系呢?等等。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速度》,我创设了刘翔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情境:出示刘翔通过每个跨栏的时间和110米跨栏每个栏间距,让学生计算刘翔通过不同跨栏之间的平均速度。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
  一个成功的引入设计,常能引发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教师提一个问题,或打一个比喻,或做一个演示,或讲一个故事,或和学生做一个游戏,或设一个疑难……一开始就能做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这样课堂就活泼了,师生的双边就显得和谐、融洽,为学生学好本节课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必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是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与知识的属性和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只有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这些知识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节日的夜晚,礼花绽放时,光是通过什么路径传到我们眼睛的?)、猜想(沿直线传播)、设计实验(选择器材:激光笔、可乐瓶、水、烧杯和果冻)、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几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个环节“设计实验”中,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了如何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问题。当激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只能看到墙上有一个亮点,怎样才能显示出光的路径是直线呢?学生通过思考,想到下雨天和有雾的天气(气体中含有杂质),常常看到汽车灯射出的光呈射线状。此时我出示一只热水瓶,启发学生,你能制造一个有雾的环境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吗?学生马上想到热学的液化想象,打开水瓶塞即可(当天气温较低)。我一试,一条直线果然显示在全班学生的面前。顿时,全班学生一片欢呼。此时,我再问学生,怎样才能在水中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呢?学生马上想到加一点杂质即可(在烧杯内的水中加一到两滴牛奶)。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去挖掘出有效的学习过程,只有一切从学生出发,才能使教学充满活力。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初中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例如:在学习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关系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材料、长度一定时)。虽然这一关系的结论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而得出的,但学生还总是不容易理解,且容易记反了。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打比方:电流通过导体,就像很多人通过一个隧道,隧道越长(遂道路况、隧道口一定),人越难通过,阻力越大;隧道口越窄(隧道路况、隧道长一定),人越难通过,阻力越大。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物理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物理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物理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物理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例如:在讲述“光的直线传播”中“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时,学生对太阳、地球、月球运动的空间感较弱,所以,讲授新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演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然后让学生用灯泡代替“太阳”,地球仪代替“地球”,乒乓球代替“月球”来演示“日食”及“月食”的成因,使得原本很抽象的现象变得生动活泼,而不是呆板地“照本宣读”,从而有效提高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物理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物理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物理变成生活的“动态”物理,要让学生觉得物理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等。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都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我们需要研究、探索的环节、方法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和实践,就能有所收获,定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