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践行人文精神,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建平

  摘 要: 数学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而且要让他们体会其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让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美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本文作者就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体验的有关案例进行剖析,并结合实践提出自己的认识,通过引经据典、触类旁通、潜移默化,以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
  关键词: 数学文化 课堂实效 培育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数学教育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学会“数学地思考”既是我们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又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
  我就数学课堂的数学文化的渗透及其培养进行有关案例进行剖析,并结合实践提出自己的认识。
  一、案例回放,透析现象
  在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这节课的公开课上,我曾看到执教老师要求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完成课本中的三个小题。其中第二个小题是这样的: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小组的讨论结果很快出来了。答案是反比例函数,符合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至此活动结束。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安排学生进行自己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场面非常热闹。但是透过这些热闹,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关注的是得到结论:“是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忽视了用数学的角度去看“两个变量M与N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老师忽略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及如何用数学去思考,造成学生只会按某种题型去套的办法。本案例中老师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体验。我认为,我们可以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关注隐含的人文内涵:保护耕地,控制人口增长等。不要为讨论而讨论,热热闹闹走过场。
  二、把握时机,适时培养
  当今的数学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数学已成为更为广泛意义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内的文化,数学除了科学性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性、社会性、艺术性、历史性等人文精神。面对数学教学中过于追求知识与技能,刻意关注过程与方法,而忽视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体验等现象,我认为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数学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基础上,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把握机会、适时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体验。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谈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文化方面的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1.触类旁通,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
  数学是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的共同语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建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与有关学科的整合,“触类旁通”,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
  2.引经据典,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数学教育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引经据典”,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潜移默化,领会数学美的价值。
  数学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美,使其在愉悦的数学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性人文精神。比如,在北师大八年级下4.2节“黄金分割”的教学中,我从我们国家的国旗入手,用五角星导入新课,引出黄金分割,渗透了五角星的美,五星红旗的美,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接着要求学生学习阅读材料“耐人寻味的0.618”,在阅读中体验美,课后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黄金分割,在实践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此外,在教学“简单的图案设计”时,我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些精美的图案。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创造中享受美。我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会了数学的美学价值,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性人文素养。
  4.学用结合,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增强社会性人文素养。
  如我在公开课“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教学中,在充分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大胆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境。比如:上个星期天,张老师骑摩托车到我班的几位同学家去家访,摩托车的油箱余油变化与行驶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感受颇深,效果出奇地好。
  三、结语
  数学是一种文化,在教育中对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人更有知识,更合理严谨,而且使人更聪明。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功能,立足课堂、把握时机,充分地展示数学的文化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文化,开阔视野,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领会数学美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我们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也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体验,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是有实效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12-17.
  [2]王庚.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报告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对数学课程中有关数学文化的思考.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11.
  [4]沈康身.历史数学名题赏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