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婚姻型校企深度融合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 武

  摘要: 校企融合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自16号文件下发后,校企关系得到稳定,并取得实质性突破,呈现良性交融的态势。引进婚姻文化来诠释校企融合的模式,很好地发掘和丰富“融合深度”的内涵,这也是校企在如何融合方面需要大力开掘和建树的地方,本文力图于此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婚姻型校企融合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促成了一对以前从未牵手的部门――学校、企业碰撞出火花,进而结成了联姻关系,并且整个运作过程非常符合中国婚姻习俗,沉淀为婚姻型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这也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的“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的精神相契合,德国甚至把它写进了法律来保障实施。
  学校和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之前以及之初,双方互不搭理,老死不相往来,中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后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开始尝试试探性的接触,但双方态度不甚明朗,表现为双方羞羞答答,授受不亲。为打破尴尬的局面,促使双方都向前迈进一步,政府开始扮演红娘的角色,从中牵线搭桥,双方开始真正实质性接触,但往往有始无终,第一步是迈出去了,但双方彼此无甚需求,结果是有其名无其实。自16号文件下发后,双方一改以前冷冰冰的姿态,由一般象征性的合作发展成为婚姻型的校企深度融合。
  
  1.相亲式见习
  
  相亲是在媒人介绍的基础上,男女双方通过走访会面,互相审视人品,察看家况,俗称“看新人“及“看厝”、“看人家”。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
  新生入校后,学校总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地参观,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氛围,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这个活动就是相亲,是让学生对未来的婆家家产、制度、生活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尽早了解。如果符合意愿,将来就可以许配成亲。
  
  2.定聘式订单培养
  
  定即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是指在双方认为条件均能接受后,由男方备办聘礼,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就表示同意女儿许配。
  校企合作过程中,为满足学校出口和企业用人的需要,双方在产学研合作时达成一致意见,由学院为指定企业限定的行业“定向培养”一部分学生,对这批学生可以按照企业特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毕业后直接到企业上
  岗,这种模式称为“订单培养”。这种订单培养也就是定聘,只是没有聘礼。
  
  3.恋爱式工学交替
  
  恋爱是创造和谐美满婚姻的前奏,是步入婚姻的必要环节,双方在不断交往中相识、相知、相爱,在磨合中增长情谊,在付出中体验幸福。
  高职院校提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在多次交替中彼此了解,增长见识,培植感情,历练专业,不断校正专业方向,缩短自己与岗位能力的距离,最终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这种动态的工学交替就是“恋爱”。
  
  4.试婚式顶岗实习
  
  试婚是新时代的新生事物,虽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存在。双方在感觉时机基本成熟,感情升温到一定程度时,不想等到婚后品尝爱情果实,迫不及待就进入准结婚期。
  高职院校在学生未毕业之前都会安排一个顶岗实习期,其实学生身份已经演变为企业准员工,学生享有与其他职工基本相同的权利,等到学院组织毕业考试后,该类学生就真正成了企业的一员,就与企业成为正式夫妻。
  
  5.招赘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男子无力迎娶,女子以守家为荣的情势下,产生了招赘婚姻。招赘婚姻,一般是家里只有一女而无男,如果女儿出嫁,父母无人赡养,父母过世之后,这一家就绝了户,家业无人继承,只好招赘女婿上门,支撑门户,继承祖业。
  为实现零距离培养,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氛围,学校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让企业到学校建厂,学校给企业提供厂房等便利条件,这样学生不必“出嫁”就能见习、实训或者上岗,既方便了学生,又为企业和学校都创造了产值,实现了三赢。
  
  6.走亲家式校企人员互派
  
  走亲家是为加强联络,互通有无,以密切双方关系,同时也能动态关注婚姻质量,发现潜在危机,解决问题,达到稳固联姻的目的。
  高职院校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和实训基地,成立学院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下设专业指导委员会,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校企互派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学生实习,学院教师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这样的交流互动让企业有了更好的员工,学校的培养与市场更加接轨,“联姻”关系更加稳固密切。
  
  7.婚姻诊断式毕业生跟踪调查
  
  婚姻的诊断是一个社会化的话题,各类资料连篇累牍地剖析和开掘婚姻的类型、成因、走势,以期在提高婚姻质量上达成共识。婚姻的质量也是亲家间无时不关注的问题,他们采用考察、座谈、咨询等手段来获取资料,进而诊断,开出药方,让婚姻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
  毕业生跟踪调查是为了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反应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情况,不断改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训练、科研、学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为了使调查定期、定点进行并全面反映毕业生的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意见,要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反馈点,坚持地区兼顾原则和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原则,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走访的形式,学校对跟踪调查报告进行加工处理、统筹分析,作为教学改革、专业设置调整、就业制度改革等的依据,为以后联姻的对象、范围提供借鉴。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又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只有提高对其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新模式,总结融合的经验,升华成理论,才能有效地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士圣.论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产生和演变.青岛师专学报,1988.4.
  [2]刘一兵,鞠敏.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琐议.淮海文汇,1996.1.
  [3]浦卫忠.《左传》中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3.
  [4]朱懿心等.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5]姜波,刘惠萍.产业化――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6]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7]张炼,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