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燕凌

  摘要: 心理咨询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团体心理辅导则以其经济、高效的特点在心理咨询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概念、作用入手,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与研究概况,为心理咨询者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综述
  
  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概况
  
  1.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群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樊富氓,2005)。
  2.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心理干预途径。卡普其(Capuzzi)与柯里(Corcy)认为,团体咨询的作用有:在团体中发展信任的气氛以促进彼此态度和情感的分享,并能将这种信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澄清生命的价值并探索人生哲学;能容忍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学会问题解决和决策,并能坦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需要,增强关心他人的能力;学会将团体中学到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
  
  1.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外的发展与研究
  团体辅导最初用于对疾病的团体治疗。1950年普拉特(H.Pratt)将肺病患者组成了第一个团体,采取了讲课、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鼓励、激发患者战胜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团体治疗的先河。
  团体辅导运动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美国衣阿华州山德瑞比(Ceder Rapids,Iowa)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1908年康涅狄克州渥帕(Wertpart,Connection)高中引进“职业信息”课。这些课程偏重教导式,提供学生职业和生活的信息,被视为职业性团体辅导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团体辅导式的课程遍及全美各地,许多学校团体辅导的图书也先后出版。团体辅导真正用于帮助正常的人提高和完善,促进正常人的成长是从20世纪30年代勒温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y)开始的。勒温在1931年美国教育期刊发表了A Group Guidance Gurriculum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一文,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1967年,罗杰斯将这个“密集团体的经验”改为“基本体会团体”(Basic Encounter Group)。罗杰斯(C.R.Rogers)开办的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广泛应用于人的潜能开发、学生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企业员工的培训等方面。1971年,William Schutz在加州将学院的团体称为“坦诚的会心团体”。随后出现各种名称的会心团体,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对不同的人进行辅导。如训练团体(Training laboratory)、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个人成长团体(Persona growth group)、学习团体(Learning group)等,名目不同,但是有共同的实质点:都以小团体(20人以内)来进行辅导或咨询;团体中有十分安全、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的气氛;在此气氛中成员相互表露自我想法、自我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探讨,以促进成员自我觉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或从中学习到如何与人建立融洽关系、如何坦诚愉快地与人交往的技术;团体中的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辅导技术,尤其是团体咨询的过程偏重于感觉、情绪的表达与处理,具有预防心理障碍、促进成长及少许的治疗功能,更要求其团体领导者有专门训练。
  美国的学校的团体辅导的工作效率很高。“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心理机构就迅速开展了工作。许多学校都开展了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的团体心理辅导。此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丹麦、波兰、土耳其、日本等国的学校的团体辅导也开展得很好。
  2.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的发展与研究
  20世纪90年代,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被介绍到我国后,各地教育、治疗机构对团体辅导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许多中小学也开始尝试开展团体辅导。1991年6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全国第一期大学心理咨询员培训班”。系统的团体咨询师培训则在1991年10月开始。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政府的重视,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如2001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等。为了培训心理健康专业骨干教师,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中安排了8学时的团体心理咨询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大陆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
  笔者通过资料查询发现,1994―2001年间全国共发表关于团体辅导研究的文章27篇,其中杂志发表5篇,会议发表12篇。团体心理辅导研究集中在团体效能、团体形式、团体规模等,多为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如,团体辅导对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非常有效(樊富珉,1996);团体咨询可以改善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王晓刚等,1998);团体心理咨询矫治神经症倾向的学生(樊富珉,1999);团体咨询有利于改善学生抑郁、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孙时进等,2000);团体辅导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官锐园等,2001)。2001年以后,各类学术会议中团体辅导研究的论文明显增加。
  梁东标(《团体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2002)认为团体辅导基本理论与技术可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邢秀茶、洪震(《提高大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团体心理辅导》,2002)也认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具有个别咨询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越性,特别适合于学校。
  李凤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2005)通过对50名有高抑郁体验的大学生和低自我概念的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提高抑郁体验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降低其抑郁体验水平都是有作用的。
  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2005)研究认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2005)研究认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急于改变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有较好的作用,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敏感、社交敏感与社交回避方面。
  王军(《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2005)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参加团体训练前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训练后的男女学生的综合交往能力明显好于训练前。
  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2006)通过对高社交焦虑倾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比较其在干预前后社交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惧、抑郁、孤独感和自动思维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同时被试在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恐惧、偏执、抑郁和焦虑等方面有较大改善,改善了消极的思维习惯,降低了孤独感。夏海燕(《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06)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团体辅导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形式是有效的,效果是良好的。
  张玉千,吴汉(《团体辅导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2006)研究认为团体辅导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张姝(《应用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思考》,2006)通过实验,深入研究了团体辅导对体育专业新生在人际交往、焦虑水平、自我意识等心理方面的影响,并试图探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有效方法、内容和干预模式。
  朱海荣(《团体辅导(咨询)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及积极作用分析》,2007)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咨询)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学业成功、促进心理和情绪健康、支持生涯发展。
  
  三、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团体辅导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教育、职业训练等众多领域,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但团体辅导的理论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团体成员心理辅导和人际交往的研究方面,且主要是在医学院校、其他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