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班级建设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目标明确的主题式团体辅导可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为内部成员提供了观察学习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将经验迁移至自己的学习工作中。简述在班级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举例说明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步骤与方案。
  [关    键   词]  团体心理辅导;凝聚力;体验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38-02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方式方法,以群体为对象运用一定的技术策略与方法,促进团体内部人员的互动与配合,促使内部成员在活动中对思想、观念、行为、态度、关系等方面重新思考,并将积累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是增强个体心理调试能力,减少学生心理危机的心理辅导过程。虽然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心理咨询技术中的一种高级技术,需要很多的训练才能很好地实施,但其中以体验式为主的团队凝聚活动,可操作性强,如果做好活动设计与引导,学校活动员经专业培训后也可将团体辅导技术运用在班级的建设中。
   一、班级团体的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这种力量就是班级的凝聚力。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对整个集体的建构以及学生本身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但在如今的大学中,班级内部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普遍问题越来越凸显。学生在上课时间缺乏交流,课后更是被丰富的校园活动所吸引,参加各式各类的社团、兼职等非班集体活动,班级内部人员的交流较少、感情淡薄。大学校园中常见的现象是:班干部召集大家参加集体活动却没有积极响应;活动方案提出后没人响应或意见完全不统一;很多人的交往范围仅局限于同宿舍之间,在班级内却沉默寡言;班级集体活动很多人“人在心不在”;异性交往呈现两极化;同学之间缺乏主动交往等,这都表明了班级凝聚力不足。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班级凝聚力不足的问题,既可以使学校方便推动学工工作,实施学生培养方案,也可以使活动员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地管理班级,同时还可以使班级能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二、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团队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德国心理学家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出发阐明:一个有良好规范的群体,会有更好的凝聚力,整体的影响力将远大于孤立的个体;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成员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其他成员的行为及结果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指导性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温暖和谐的环境更可以让团队中的个体开放自己,客服焦虑与恐惧,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与人际交往中的感情沟通;台湾省心理辅导专家吴武典说:“要了解一个学生,最好从他的班中去了解,要改变他的行为,最好应用班级的团体历程去改变。”[2]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成员更有安全感,可以学习到很多经验,开放自己并增加成员间的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心理辅导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班级科学管理的需要。
   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体现在:(1)团体辅导比传统说教式教育更有效果。团体辅导是体验式活动,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可以让班级成员在体验中切身感受;同时教师是引导者,其他参与者皆为学生,成员间更能感受到平等与共情;传统说教式学生更易产生逆反心理,感到厌倦,识记效果不持久,而体验式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2)团体辅导具有更高的效率。在活动员工作中很多学生情况不一,需要一对一单独沟通,但是在团体辅导中,活动员可以针对共性问题来设置情境,通过体验与成员间的交流与分享来解决问题,减少活动员的时间与精力消耗,提高教育效率;(3)团体辅导教育更贴合实际。团体辅导中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源自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现实困惑,由成员间互动、体验、交流、分享、观察学习来自己找到答案,比理论知识更贴近现实实操,便于学生将经验带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在大学班级建设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体现在:(1)团体动力性。班级中的学生都处在相似的学习生活环境,年龄相仿,很多问题具有相似性,他们渴望找到答案,也渴望互相沟通,为团体的顺利开展和深入探索提供有效的动力。(2)真实情境性。班级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真实的人际互动,很多情况下同学之间的了解比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多,可以从同龄人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3)社会学习性。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互有差异的独立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以及不同的身心发展程度,这些差异为团体进行主题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行动基础。[3]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参考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团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制定不同的主题内容,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樊富珉教授在培训中给出参考,活动员可以针对的团体主题有:新生适应主题;人际交往主题;自我成长主题;亲密关系主题;生涯规划主题;毕业班主题等以时间、人的发展为顺序的内容。很多相关指导用书将团队主题分为:环境适应、沟通交往、自我意识、学习管理、心灵成长等以活动目的为顺序的内容。无论是以发展为顺序还是以目的为顺序,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活动做小做细。    一整个学期的结构性活动所应遵循的历程为:定向探索—规范建立—磨合转变—凝聚信任—成长建设—结束跟进。在其中某一次单元模式下的活动结构可以简化为:热身活动—互动—分享—评价总结。
   在设计团体辅导前,我们需要确定活动的目标,明确参加对象再来设计组织过程。一般情况下班级团体辅导人数为二十人左右为宜,在具体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分为8~10人的小组,小组成员最好固定不变。以我校心心缘心理健康协会曾经进行的第一次单元团体辅导活动“初识”为例:
   (一)活动目的
   互相认识,互相熟悉,介绍团体的内容和目标,共同制定团体规范;通过游戏让学生发现共同爱好,增强归属感与接纳。
   (二)活动时间
   90分钟。
   (三)活动道具
   多种颜色小方形纸若干、水彩笔、回形针、A4纸、大白纸。
   (四)活动场地
   有空地的活动室。
   (五)活动程序
   1.自我介绍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彩笔在彩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与昵称,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可以让他们多讲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家乡。
   2.有缘千里来相会
   每个学生拿出一张A4纸,并在纸上画一个九宫格,在最中间的格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在其他格子里依次写上自己的家乡、专业、生肖、性格、星座、血型以及两个兴趣爱好,之后让学生自由活动互相看大家的角色卡,在两个人都一样的格子下面签名,活动结束后让大家来分享哪个部分与其他人相似的最多,哪個部分最少,你与谁共同点最多。
   3.一元与五角
   可以按性别对团队分角色,女生是五角,男生是一元,当老师说出钱数时,学生要迅速做出反应变成相应的团队,落单的人员来谈一下无家可归的感想。
   4.建立团体规范
   我愿意也希望团体中的人能和我一样遵守:我能准时参加团体,不缺席。我对团体中所谈论的内容会保密。我会很努力地听别人在说什么。我会尊重别人的观点,不批评别人说的话。别人发言时,不插嘴、不打岔。我愿意分享和给他人反馈。我愿意全心全意地投入团体中的活动。
   也可以由学生互相商定来建立,建立后写在大白纸上并贴在活动室的墙上。
   5.活动分享与教师反馈
   6.活动后教师对此次团体活动的评估
   四、注意事项
   1.团体辅导的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可操作性,指导教师经过培训后要带团体时,必须与专业团体辅导教师定期讨论,来处理在团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团体辅导开展前,应让参与成员知道活动中要运用的技术和练习,明确学生参与者的责任并鼓励他们商定团队契约。团体辅导前要强调保密原则,即团队时有人分享自己亲身经历时可以在团体时适度讨论,但团体结束后所有人不再讨论并对其他人保密。同时强调团体间的相互尊重。
   3.指导教师在团体辅导前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尽量避免小团体在同一组内的情况,可以采用报数的方式将报同一数字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并在前期对新的小组进行成员间互动。
   4.如果由辅导员来作为指导教师,那么以班级凝聚力、团队成长等为目标为宜,切忌走向心理治疗方向。应鼓励学生适度开放自己,但如果在团体辅导初期学生自我暴露深入,应适时打住该学生的话题,此话题可以作为单独辅导的部分,以免因班级学生间关系依然存在不协调给该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5.团体辅导中可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多鼓励,多发现学生的资源与能量,帮助学生发掘优势与潜能。指导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为引导者,应避免对学生的批判指责。
   五、结束语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是非常灵活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根据主题需要自由组合。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大学生会利用团体辅导中所养成的态度、所习得的观念、所学到的技巧与经验,团体辅导中所养成的态度、所习得的观念、所学到的技巧与经验,来应付生活、健康、交友、学习、择业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总之,健康融洽的班集体能使班级成员强烈地体验到责任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并容易接受班集体的价值观和愿景。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激发学习动机和成长动力。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班级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对学生个人的发展、班集体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锦绣,邹莉.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职业时空,2012(4):137-138.
   [2]陆卫明,李红.人际关系心理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月琴.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31-32.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