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习心理辅导的任务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学习心理;动机;学习困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0-0030-04
  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旨在研究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时,行为获得或经验改变的历程,凡涉及动作、技能、语言、生活习惯、记忆、概念、认知、思考、推理、判断等,均包含在学习心理专题研究范围之内。具体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与学生学习活动有关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气氛等因素进行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不同于以提高成绩或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课后辅导或补习,涉及更多与学生学习活动有关的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困难辅导等。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学生自身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关系到学习的内在动力问题,并影响学习行为。
  (一)学习动机的来源
  1.好奇心与兴趣。
  好奇心是指促使个体对新奇事物进行观察、探索和了解的一种原始性内在冲动,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求知的动机往往由好奇而来。通过创设一个只能通过知识寻求行为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更深层次的好奇心。
  兴趣可以泛指动机,如我们说某学生有求知兴趣而学习,就是把兴趣与学习动机视为同义。兴趣也可以指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所表现出的选择性注意的内在心向,如有人偏好物理,这是说他对物理感兴趣。兴趣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培养,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为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兴趣提供条件与机会。
  2.目标与目标定向。
  主动地设置目标是动机的一种重要来源。当个人设置目标时,就确定了一个可评价其当前表现水平的外在标准,在未达到这一标准时,学习者会坚持努力学习。不同的目标定向也会影响学习者对任务的坚持和解决问题的努力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行为和记住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研究者迪納和德韦克对儿童成就行为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具有同等能力的儿童在失败情境或挑战性任务面前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倾向:自弃性倾向(helpless),自主性倾向(mastery-oriented)。前者以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s)作为目标定向,面对失败和困难,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对任务反感、厌倦,并有退避倾向,其内隐信念是“智能是固定不变的”,失败就意味着低能力;后者以掌握或学习目标(mastering or learning  goals)作为目标定向,表现得更加自信,相信通过自己努力、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策略可以解决难题,其内隐信念是“智能是可塑的和可发展的”,失败意味着当前的策略有问题,有必要改进策略。
  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倡导“掌握目标导向”,帮助学生认识到目标导向及其背后的内心信念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中的目标、任务等因素进行认知调整,追求积极的内心信念。
  3.自我效能信念。
  动机的另一个来源是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信念。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能否获得成功所持有的信念,是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也是对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心水平。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含下列四种:(1)亲历的成功体验:为学生的能力提供积极的反馈。亲历的成功体验指个体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最直接也最大,过去的成功体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而一而再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的肯定,从而丧失自信心。(2)替代性经验:为学生提供有关他人成就的比较性信息。替代性经验就是班杜拉所说的观察学习,是个体的一种间接经验,借由观察能力与自己相近的人努力后获得成功,相信自己也会成功,从而促进自我效能提升,增强自信心;反之,他人的失败经验也可能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3)言语说服:为学生提供别人相信他能做什么的信息。口语的说服是最广泛的影响来源,是经由他人的鼓励与说服,使个体告诉自己应该有能力接受挑战,并且将会成功地应对面临的问题,进而达成目标。言语的反馈,尤其是正面的、积极的反馈,可以激励学生更有信心有良好的学业表现。(4)身心唤醒:通过对身心状态的内在感受来判断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个体在面对某项活动时,会依据自己的身心状态来判断自己的能力,个体会受到情绪状态影响而呈现不同的表现水平,从而影响自我效能的高低。在情绪稳定、愉快时,较易产生成功的预期;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下,则会产生失败的预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要想让动机出现就必须满足某些期望,包括满足好奇心和兴趣,确定合适的目标定向、满足自我效能期待。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可从内部和外部来考虑。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的措施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采取有趣和变换的呈现方式;开展游戏与模拟;因势利导,促使学习兴趣的迁移;角色转换;自我效能提升的训练;归因的训练;自我强化与自我评价等。激发学习者外部动机的措施主要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利用好胜求成动机适当开展竞赛等。
  二、调整学生的学习策略
  如果说学习动机主要是关于学生愿不愿学习的问题,那么,学习策略主要是关于学生会不会学的问题。学习策略既包括提高学习效率的具体学习方式方法,也包括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管理活动。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一般是对多种策略的组合运用。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
  吴增强教授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一是认知加工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策略,包括复述、组织与精细加工等策略。二是学习管理策略,指学习时间的分配和学习活动中的各种技巧等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划出课文重点、记笔记、运用考试技巧、集中注意力等;三是自我调控策略,又称为元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对其使用的基本的或支持性学习策略的监控、评价与调节。   (二)学习策略的训练过程与方法
  学习策略训练的一般过程是三个阶段:陈述性阶段(知道怎么做效果好)、初步应用阶段(根据策略的执行程序做事)、熟练阶段(自觉主动地运用策略)。具体来说,学习策略的形成与使用过程包括六个步骤:学习者分析与达成目标有关的活动和情境、重要的个人特性和潜在的有效学习程序;学习者制订策略或计划,包括如何根据任务要求和主、客观条件实现任务目标等;实施计划,即运用学习策略促进学习和记忆;监控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对目标达成度的评估结果,选择坚持或调整计划;形成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元认知知识,指导以上步骤的熟练操作。
  (三)有效使用策略者的三项特征
  1.广阔的知识背景。
  以“认知加工策略”为例,如果缺少丰富的知识背景作为基石,学习者对所学信息的精细加工就会缺少丰富的线索,对信息的编码和表征也会比较单一。
  2.大量的认知策略。
  有效使用策略者具有大量可选用的认知策略,大量的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将策略与不同情境及目标进行匹配的前提。
  3.高度发展的元认知能力。
  有效使用策略者知道何时、何处使用何种策略,这需要元认知能力的支撑。举例来说,如果目标是获得某一段落大意,有效阅读者首先会略读文本,然后寻找主题句并搜索主要观点,即他们将策略(略读)与目标(获得文本大意)匹配起来;如果目标是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有效阅读者会选择总结、做笔记或自我提问等不同的策略。也就是说,他们能够随着目标与条件的改变相应地改变使用的策略。
  三、学习困难及其辅导策略
  学习困难并不意味着学习障碍,更多情况下是由于教育方法、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不适或成绩低下。在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和推动下,学习困难脑机制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学习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符合大脑发展规律的个别化学习辅导方式,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困难,改善其学习表现。
  (一)阅读困难
  阅读困难的具体表现有:朗读或写字时顺序颠倒;朗读时常常漏字或反复读错字而浑然不觉;朗读时严重口吃,无法读完一篇短课文;不敢大声朗读;无法准确、迅速、清楚地发音或模仿教师发音等。相关的脑机制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分析能力缺陷和语音缺陷可能是导致阅读困难的原因,表现为与自行加工和语音加工相关的大脑顶叶及额叶区域激活不足。
  对有阅读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时,一方面需要和其他任课教师、学校特教教师合作,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念,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具有学习能力的,只不过采用的学习方式有别于其他同学。另外,许多非常优秀的人都存在阅读困难,如丘吉尔、爱迪生、迪士尼等,阅读他们的个人传记,让学生了解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经历,将有助于增加学生应对自身学习问题的信心。
  (二)书写困难
  书写困难最主要的症状是不善写字、字迹潦草;难以组织书写思路,文字表达远远落后于口头表达;很难学会写字和语法,一写字就厌倦等。脑科学研究认为书写困难的产生可能源于个体运动技能和协调功能的发育不足。
  对于有书写困难的学生,可通过个别化辅导和训练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如进行一对一写字教学,从记录简短的笔记或抄写布置的作业题目开始进行书写技能的训练。另外,临床证据表明,书写困难常常与注意力不足有关,注意力无法集中使得他们无法听清楚教师的书写要求,因此,配合专注力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书写中遇到的困难。
  (三)计算困难
  计算困难是指在数学学习方面出现障碍。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额叶、顶叶的相关脑区与数学机能密切相关,也有研究指出计算困难可能和工作记忆有关。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只是存在某种记忆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其克服数学计算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意愿。
  对存在计算困难的学生开展数学教学,个别化的辅导策略尤为重要,如:鼓励他们熟记乘法口訣以加快解题速度;对作业或考试中抄错数字但运算步骤正确的情况酌情给分,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作业练习时,允许他们查阅相关公式,以减轻公式记忆的负担,集中注意力完成题目等。
  总的来说,学习心理辅导关注良好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能够让学生具备高度的自我整合、独立性和成熟性,更加从容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希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坚韧度和责任感,提高其独立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0-12,92-94,111-115.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3-88.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8-64.
  [4]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64-271.
  [5]RICHARD E MAYER.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M].林清山,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0:232-244.
  [6]大卫·苏泽,等.教育与脑神经科学[M].方彤,莫欢,王东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0-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