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升初过渡期学生心理及其辅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升初过渡期的学生面临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方面的适应问题,如果处理不慎,将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因此,面向小升初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和辅导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升初  适应性问题  心理特点  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99-02
  一、研究的意义
  在求学生涯中,学生要面临几个关键的过渡期:幼升小、小升初以及初升高。过渡期的孩子在面临环境、人际关系、自我阶段性成长的转换中往往会出现适应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发种种负面行为。处理不慎,过渡期变“分化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过渡期学生的心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策略、对过渡期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新生教育和辅导,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小升初学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人与环境的适应问题。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升入初中,意味着彻底告别旧环境,这必然会给小升初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适应性压力。
  (二)人与社会的适应问题。小学升入初中,则意味着要割舍对旧友情的依赖,重新去寻找新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依托。初一新生,带着许多疑问和困惑而来,虽然充满兴奋与期待,但又紧张和不安。
  (三)人与自我的适应问题。升入中学,也意味着进入了被称为“急风暴雨期”青春期。心理、生理的较大变化,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一方面又未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内在的矛盾加上外部的压力,过渡期的他们处在各方力量相互撕扯的状态。能否正确理解和认同个体自身的变化、能否悦纳自我,是能否适应过渡期的关键因素。
  三、小升初过渡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了生长“疾风暴雨”期的初中生,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动态,有其特定的规律。主要表现为:
  (一)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并存。这首先体现在群体差异上,个性成熟现象分化。部分学生成熟有主见,部分仍幼稚、自觉性差。其次体现在个体自身的矛盾上,个体身上已经出现明显的独立意向,但自身控制能力相对落后。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参差不齐的明显现象,老师和班主任们在新生入学前一两个月就能观察到。
  (二)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自主、自立意识。课堂上,人人争抢着表现自己。课后,也会相当主动地亲近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这段时期,可能是一个人在整个成长期间,最毫不遮拦、毫不做作地展现自己好胜心的时期。
  (三)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教师授课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举手相当积极、时刻准备着回应老师的问题,但有时真正点到某个举手的同学时,发现该同学其实并没有想好答案,行为意愿与认识能力脱节。
  (四)心理既闭锁又开放。一方面对实施管控行为的家长或老师表现出“闭锁”心理,拒绝倾诉烦恼与苦闷。但同时,敏感又冲动的他们渴望倾诉,因此,他们往往愿意与同龄人推心置腹。
  (五)喜好群体活动。小升初过渡期的学生对群体的依赖性非常强。例如在我校推行的“围栏早读”时间(即正式早读开始前的自主早读,学生经常靠着课室外的走廊进行,因此得名“围栏早读”),学生经常会聚堆进行早读。比起科任老师倡导的“自主朗读”(拥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学生更倾向于聚集一起。要“拆散”他们似乎不容易。
  四、小升初过渡期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小升初过渡期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若能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及时的干预、提供必要的辅导,将在面上提升全体新生的心理品质,从而保证初一新生的健康成长。
  (一)打造“人文”校园环境。富有文化气息的走廊、课室、图书角、阅览室,能给躁动的灵魂安放和治愈的空间。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校园环境,在助力入学新生适应新学校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进行必要的小升初知识衔接教学。即先梳理本学科的小学知识脉络,在完成了对小学知识的巩固和定位后,再延伸到中学的知识体系,初步展望本学科中学部分的知识脉络,同时提醒学生中学阶段的学科知识与小学知识的异同。
  (三)开展学法指导。各学科在开学初的第一个月,要明确学科学习规范,建章立规,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的學习规范给予到位的指引和落实。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的学科学法指导。除了教师的指引,还可派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级组和班主任可结合管理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形成级组管理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言行举止、纪律、学习等方面规范学生行为。
  (五)打造具有亲和力的教师队伍。任教初一年级的老师要努力强化个性中的“亲和力”部分,放低姿态,亲近学生,如此不仅能给处于成长“疾风暴雨”期的学生带来宽慰和依靠,也能给教师自身带来强烈的职业幸福感。
  (六)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活动,军训、体育艺术节、班级主题班会活动等,为生生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增强学生对新学校、新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小升初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和心理特点,打造“人文”校园环境、进行小升初知识衔接教学、开展学法指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有亲和力的老师、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建立完备的心理疏导机制等策略不失为好的尝试。当然,小升初过渡期的学生的心理既有共性也有个体的差异。因此,对小升初学生群体心理状态的关注与辅导策略,只是普通面上的常见有效策略,可以起到面上基本保证整体学生心理更为健康、成长更为顺畅局面。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还应当视个体的差异而灵活选择更适切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倪钧.“小升初”学生入学适应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
  [2]毕淑敏.破译青少年健康成长密码[M].2010.
  作者简介:
  李丽茹(1982-),大学本科,广州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广州二中教育集团成员校广州开元学校教导处主任、初一年级级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