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再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丽虹

  摘要: 新一轮的课改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但因为全新,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其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教材中虽有要求、提示,甚至有活动体例,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就匆匆而过,根本没有组织活动,没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探究与收获的快乐。
  1.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中考竞争的影响,综合性学习课还没有真正纳入评价与考核体系中,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以及家长,往往都不重视综合性学习。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家长担心孩子成绩,教师懒于组织实施。最后还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使得综合性学习在“学校不支持、教师没干劲、家长不愿干”的环境中形同虚设。
  2.教师指导乏力。综合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取,而农村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综合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因此,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就目前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指导乏力。首先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和学习不够深入,对其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即使指导,也是缺乏协调与配合,往往单枪匹马,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其次是教师的工作量大,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3.物质条件不支持。综合性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信息技术设备、图书资料、良好的人文环境,还有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等,严重困扰着农村学校。此外,同一年级由于平行班级多、学额大,活动起来困难大,如开展参观厂矿活动,一些企业接待一次后,厂方领导就婉言谢绝再次接待。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提升文化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语文文化内涵的挖掘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语文的文化传承与感染功能。新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对此有充分的体现。其中有十几个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专题是就某一文化主题来展开并实施的。这些专题都是以某一类文化现象或物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并藉此提升学生的人格及文化素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则把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能力点,围绕知识点、能力点设计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结果造成了语文课程的繁、难、深、多,而实际收效甚微。
  即使像汉字、对联、成语、翻译这些看似零碎的学习内容,也应该突出它的文化意味,比如“优美的汉字”专设“汉字文化”一节,探究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汉民族文学、书法的关系等。再如,从表面来看对联是陈旧的古代的文化现象,但不可否认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活跃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既古老又新颖。为此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查阅、复习课内外学过的古诗文,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这样就把对联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了。
  
  三、注重学校资源的整合开发
  
  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包括教师、文学社、图书室、校园文化环境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有多种途径,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肯动脑筋就能较充分地开发利用。讲故事、演讲、辩论、词语接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四、活动要重视资料的积累和评估导向
  
  活动资料记录着学生每次活动的轨迹,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应注意每次活动资料的整理和积累。改革单一的终端性评价,形成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这将是激励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举措。教师要重视口语交流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质量;要重视资料的反馈(可设计档案袋);重视学生写作的讲评;重视对于整个活动的总体评价。当然其中更应该适当倾向活动过程的评价并以鼓励为主,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而且要相信,有了过程肯定会有结果,要有“过程就是目标”的新理念。
  
  五、综合性学习还要注意学科知识的渗透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已不再是那种单纯的学文识字的学科,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改革中“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充分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特点。在单元安排中,有专门介绍新学科新知识的课文,而在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上,更充分体现了学科渗透的理念。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师生自荐课文”就明确要求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方面的文章,这就充分说明了综合性学习必须克服纯文学、纯语文的缺点,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新知识,跟上时代的节奏。
  综合性学习的设立,为语文课内课外的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语文与社会、自然的结合提供了空间,为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利用语文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再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桂岳.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我见.新课程研究,2008.1.
  [2]宋俊华.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阅读与鉴赏,2006Z.2.
  [3]黄金成.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及对策.校长阅刊,2006.8.
  [4]谢从军.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失谈.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