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慧利

  摘 要: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就业压力的有效渠道之一,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本文论述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指出了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 农村 职业教育 发展
  
  黄炎培先生早就说过,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就业压力不是来自“下岗职工”,而是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使农村劳动力“有业”、“乐业”就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
  
  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好方法。
  知名教育学家金一鸣先生指出:“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二者要同时并进,相辅相成。”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文化和技术素质偏低是一个瓶颈性问题: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占0.6%,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现有1.2亿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5%,受过技能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占18.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有2.4%。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达600多万,但85%以上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80%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可见,缺乏相应的劳动技能和职业资格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严重障碍,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低下和创业能力低下,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我国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和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迅速增长的趋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好“三农”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学校要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注重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另外,农村实施“三教统筹”的口号也已经喊了多年,但农村职业教育始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校舍改造、师资培训、教研活动、教学改革、质量评估等都围绕普通教育开展。老百姓对职业教育也存在较大的认识问题,在我们这片儒家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地上,固守传统观念,崇尚高学历的现象普遍,宁愿让孩子到高中混日子,也不让孩子上高职、中职。从目前情况来看,千军万马升高中、考大学,争挤“独木桥”的现象依然很普遍,结果大部分学生被淘汰。近70%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其中只有不足2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其余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知识,难以应用到农村产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必须正视农村大批初中生无法继续国家课程的现象,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初中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受“普九”基本国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有校舍、场地、编制和法定投入等良好办学条件的保障,而且受教育面最为集中和广泛。应通过职业教育发展学生职业兴趣,进行职业技术引导和技术培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每个孩子学有方向、学有信心、学有目标,学以致用,让农村多一些掌握了实用技术的“乡土人才”,少一些无所事事、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让更多的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影响生源。
  农村职业教育落后最根本原因是人们思想上对职业教育有一种轻视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了家长、学生、教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认为读职业学校是二流教育、差生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教育,和读高中上大学不可同日而语。由于世俗的偏见,以培养劳动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鄙薄,尤其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培训对象,主要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更显出一种无奈:世俗的偏见使学生面对农村职校望而却步,高校扩招使农村职业学校雪上加霜,录取标准一降再降,甚至可以免试入学。无条件的准入制度使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尽管如此,许多农村职业学校仍然进行着激烈的生源大战,否则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二)职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
  职业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技能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以及学校今后的招生。目前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1)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企业处于改制转轨时期,政府机关正在减员增效,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人才供给处于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2)人才市场的“高消费”现象使一些单位不是从实际需求出发,而是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职校毕业生很有可能成为“唯学历”论的牺牲品。3)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味地追求高薪、舒适的工作,好高骛远,使有的毕业生一再错失良机。4)职校生源质量下降和职校本身的教育质量使得部分职校毕业生没有达到培养目标,不能胜任工作。5)职业院校没有在就业指导上下功夫,使学生无法获取基本的就业信息和就业能力。
  (三)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策时,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向前者倾斜的事实。二是教育的总体投入不足,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投资更小,即使已经拨付的经费也存在挪用现象。三是企业或用人单位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就业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四是农户缺乏投资的动力和能力。
  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类型结构不合理、教师学历职称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市场化进程大大落后于经济市场化进程,集中反映在农村教育主要仍然依靠国家财政性拨款,民办的农村教育微不足道,农村职业教育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的能力十分薄弱。
  (四)不适应农民需求。
  农村职业教育严重不适应农民需求。一方面是农民迫切需要提高驾驭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外出务工农民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大多农村职业学校“等米下锅”。与现在农村劳动力80%以上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形成鲜明反差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正面临生存危机,农林中专更是难以为继。出现这种落差的根本,在于这些学校教育脱离农民生活,脱离农村经济状况,不能为农村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致使许多农家子弟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
  (五)农村职教缺乏竞争力。
  目前农村职校专业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水平低且重复,造成资源浪费。有关职业教育投资效益的研究表明,我国一些地区存在职业学校分布过密,因管理上条块分割引起的专业设置重复,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二是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内部专业,更新课程内容。目前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高科技农业对现代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工”要从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但是很多农村职校没有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在市场经济中丧失了竞争力。

  
  三、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农村城市化、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更多的农村青壮年将走出去,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今后20-30年内,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将迅速得到发展。与发展规模、效益、特色、生态、有机农业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将更加得到社会重视,得以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农民教育的分层次、按需求、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将成为发展方向。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向高中后位移,高职教育将得到长足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通往本专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继续教育立交桥将逐步形成。农村社区的社会化终身教育随农村城市化进程日趋活跃,职业培训日趋得到社会重视,农职院校宜通过体制创新,加强农民的继续教育。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职前职后教育相结合。其最佳结合形式和时段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广大农村地区的初中结合职业教育推行绿色证书比较现实和有效。随着农村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进程,农民需要接受多次的职业、继续教育,才能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转移,增加非农收入。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将更加紧密结合,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和农民合作组织将成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
  
  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决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克服制约农村职教发展的种种因素,积极探索发展农村职教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职教承担起科技兴农的重任。
  (一)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职教发展氛围。
  长期以来,由于世俗的偏见,农村职业学校在生源危机中艰难地发展。观念决定行动,要改变人们的求学、就业观念,就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一是通过舆论宣传使人们不断认识职业教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金字塔型的,不仅需要在塔顶的高级科研、领导人才,而且需要大量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这样,国家的经济基础才会稳定。而职业教育正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二是利用典型事例改变传统观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部分人只有看到的确有成功者,才有可能采取行动。曾有报道:湖南一老人张灯结彩欢迎两次高考落榜的儿子回家,儿子大受鼓舞,回农村后发奋图强,参加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科技农业,艰苦创业,不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带动了一方经济。三是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列入政府绩效的评估项目中,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各地应建立积极的招生政策,对初、高中分流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职前培训,保证农业后备军的素质;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开展短期培训,建立弹性学制,方便农民学习;建立完备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营造出一个重视农民培训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力求使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积极创新办学模式。
  面对新的形势,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方针,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走多样化办学的道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把农村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面对农民流动产生的多样化职业需求,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多元化,促进农民流动。在教育内容和结构上,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要适应相当一部分农民向城市生活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服务业和简单的制造、加工业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当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实际,加强对农民进行相关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
  (三)在体制上大胆创新。
  应建立适应城镇就业市场结构动态变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县、市农村职业教育中心要在体制上大胆创新、深化改革,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与高等院校、城市的职业学校联体、联利、联合发展。可从股份制的角度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还可探讨对农村职业学校实行兼并、租赁和托管的形式,使一批农村职业学校的资源真正能够发挥作用,借助高等院校、城市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方面的优势,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的质量。可以尝试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四年制职业技术教育,开办四年制农村初中班,即在开设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基础上,用累计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实用技术课程。四年制农村初中班的学习在毕业时,经专业技能考试和考核合格,可发给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这让农村学生在毕业时有了一技之长,提高了新增劳动力的技术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
  (四)解决“出口”,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在组织,重点在培训,难点在就业。各级政府进一步协调、统筹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与输出窗口,大力推行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衔接机制,努力建成集择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教育、就业后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岗位培训媒体资源库、城镇用工信息库和就业跟踪资料库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要积极探索“订单”、“定向”、“储备”等培训模式,加强培训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
  (五)建立多元化经费投资渠道,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只有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才有可能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一是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政府应制定积极的政策,吸收社会资金,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这样不仅会使投资者受益,还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优先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灵活的办学方向,也会满足人才市场的动态需求。二是产教结合,职业学校自筹资金。职业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长和市场情况开办各种经济实体。农业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其特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建立实体不但能为学校带来效益,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农村职业教育既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又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是农职教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在农村社会转型的动态发展中,农村职业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动态变化,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实现农村社会化终身教育,形成良性循环;要遵循这一阶段性发展规律,根据国家、社区经济发展,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和科技、信息、人才发展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内容。培植农村专业农户、中坚(先导)农民和农民转移转岗职业培训是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为防止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弱质化,应充分重视培养青年后继农民,培植一定规模的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为农村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姚传柱,吴焱.农村职业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J].西北职教,2006,(08).
  [2]崔怀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蚌埠党校学报,2006,(04).
  [3]祝士明,王卿.新农村职业教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01).
  [4]李敏敏,李江涛,黄育云.浅议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J].甘肃农业,2005,(08).
  [5]李桂华,赵鹏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6]汪元寿.对我省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J].青海教育,2004,(Z3).
  [7]张曾明.农村职业教育的新组合,新趋势[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02).
  [8]吴正.谈谈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J].教育与职业,1990,(04).
  [9]徐辉.变革时代的大学使命[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10]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