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悟24计时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咏枝 张 岚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体验,我深深认识到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在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致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通过分析和研究,我摸索到一套较好的讲授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能够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24时计时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上的很多行业,如车站、邮电、交通、广播等许多部门都用的是“24时计时法”的时间。在整个“时间”的教学中把“24时计时法”放在教材的最后,足以证明它的重要和难度。研究这个课题非常重要,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化对知识的应用。
  
  一、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热情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听音乐,猜是什么节目的片头曲,然后抛出问题,问:“大风车是几点开始播放的?”有的说是晚上6时,有的说是18时,然后让学生看到底是什么时刻,讨论晚上6时和18时的关系,引出“24时计时法”。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
  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无论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记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24时。通过黑板上的钟面,学生产生了对家里的钟面的联想。
  通过教师的反复对照读法,学生能很好地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下面的实际计算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设置启示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在学生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设置一些问题:
  1.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2.这两种方法相互间怎么转换?
  3.两种计时方法哪种更简便?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讲清“24时计时法”的概念之后,就要进入实际的计算的教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往往存在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糊里糊涂。例如:一列火车10∶22从首都北京发车,19∶29到达沈阳,求列车的运行时间。还有,一场演唱会从8∶30开始到14∶30结束,求演唱会演出的时间等。诸如此类的计算不胜枚举,要是见一题就讲一次怎样计算,那就太麻烦。所以凡属这类的计算问题,都可以概括出一个简易的公式,让学生像应用其它的公式一样,轻松地把数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那就是:终止时间-起始时间=经过的时间。这个公式既通俗易懂又涵盖了很多问题的时间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的启发下是很容易接受的,运用起来也颇为方便。关键是公式中的经过的时间这个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经过的时间。只要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代入这个公式中求出运行时间。在掌握了这个公式以后,有关的运行时间的计算就彻底地解决了。如:19∶29-10∶22=9∶07,这个9∶07就是火车在北京和沈阳之间的运行时间。又如:14∶30-8∶30=6∶00,这个6∶00就是演唱会的“运行时间”,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的时间计算问题,非常灵活和得心应手,实际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同时也缩短了教学过程和时间。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掌握实际的计算技能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地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另外,必须使学生知道,在时与分之间的借位和进位却是借一当60时够60进一。例如:18∶20中20分不够减去30分,得从前面的8时中借一,但借一时就等于60分,就是17时80-30分,因此得出17∶50。又如8∶45中的45分加上25分等于70分,但不能写成70就完事了,应拿出60分向前面的时位上进一,而得到8∶45,而不应该写成11∶70。以上这样的换算技能十分的重要,我们务必给学生讲明白,写清楚。
  
  四、设计跨越两天或多天的分段计算方法
  
  该问题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是一个引伸问题。通过上面运行时间求作的简易公式的教学,这也是整个教学中的难点部分。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的时间是18∶00,到达上海的时间是第二天8∶25,求这列火车的区间运行时间。有些学生似乎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但当我们讲出灵活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时,他们就不再感到困难了。即从今天的18∶00到晚上的24∶00属今天的运行时间,用24∶00减去18∶00等于6∶00,这6∶00就是今天的运行时间,所不易看出的是24∶00,它是一个不明显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很关键,它是两天的分界线,计算时必须用到它。今天的运行时间求出后,再加上24∶00以后的8∶25(每二天后运行的时间),就是这个人从北京到上海的全程运行时间。列综合算式:(24∶00-18∶00)+8∶25=14∶25。
  解决了跨两天的运行时间的问题后,那么跨多天的运行时间也就可以类推计算了。例如:一列火车从沈阳14∶00发车,第三天到达成都,到站时间为13∶20,求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该把运行的时间分为三段来认识,即从沈阳出发的当天为第一天,到达成都的那天为第三天,那么中间的第二天是整整的一天(24∶00)。可以先求出第一天的运行时间:24∶00-14∶00=10∶00,第二天是整24∶00,第三天运行了13∶20,把这三天的时间加起来的和,就是这列火车从沈阳到成都的运行时间。即:10∶00+24∶00+13∶20=47∶20。
  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训练了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束缚,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