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体育自主式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金宝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齐莫曼教授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由此,我们将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称为自主学习。
  
  二、自主式体育课准备部分的模式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锻炼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就陷入了被动学习的境地。
  自主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勇于创新的空间。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由学生自己确定,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如在篮球单元教学时,各锻炼小组讨论并创编出多种练习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准备活动既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准备,又锻炼了球技,大大提高了身体准备的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自主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培养终身体育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所掌握的准备活动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避免了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损伤。
  
  三、自主式体育课基本部分的模式
  
  1.自主式的体育课基本部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生的学习也必须围绕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这就必然造成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在崇尚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今天,这肯定不能适应学生为了健康和参与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要求。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自由组合、自主学习与锻炼,在练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在篮球教学时,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技能分成三个小组,各个小组分别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接触篮球时间短的学生的目标是在一堂课中学会运球和原地投篮,而中等水平组则是掌握行进间投篮技术,“高水平”组则要求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围绕这些目标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自然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回答事先预设的问题,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在学练过程中碰到的预料之外的问题。
  2.自主式的体育课基本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中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自主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为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在练习过程中主动克服重重困难。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进行总结、分析,并和学生一起对原定的目标加以修改,真正体现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自主式的体育课基本部分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4.自主式的体育课基本部分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未来社会的高度技术化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与自由性,使人机对话增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但人是有社会性的,有群居的要求,需要社会交往,因此,体育教学主阵地的运动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社会功能明显增强。
  
  四、结束部分的模式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运动后产生的疲劳。自主式的体育课结束部分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有利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如听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同学之间相互按摩等,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放松手段,为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对自主式体育课评价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致使分数与能力脱钩,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且分数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
  综合上述,自主式的体育课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有兴趣去学,教师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服务课堂,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所为地确立目标,心满趣足地收获成果。体育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并能达成事先确定的目标,自然会在学练过程中得到磨练,也一定会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