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教育背景下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并逐渐出现了观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体育这一学科的地位也在显著提升。高中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凑,学校很容易忽略体育的重要性,为了使高中生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魄,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分类教学模式的出现恰好符合当前体育课的发展需要。基于此,对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科学、全面的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促进体育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合理应用;教学模式
  体育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坚强的品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化,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分类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分类教学模式概述
  近些年来高中体育课程逐渐被重视和关注,虽然体育课程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教学模式守旧的问题,还在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制定一个体育项目所有的学生以集体的方式进行参与。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分类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中体育课程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成为体育课程的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兴趣的培养。应用分类教学法使学生体育课程的参与程度大幅度提高,开始积极主动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体育课的课堂效率,使高中体育课程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1]。
  二、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1.灵活分组
  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分组的方式,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再次的分组,将学生分在与自己情况差异比较大的小组进行学习,灵活分组可以使教师更为客观、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实现教师方式的创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不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其他学生的相关经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不断完善自己。例如,在学习课间操时,教师可以事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作协调能力。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中,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再次分组,由动作较为熟练的学生进行示范,使学生能够向其学习。分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集体凝聚力[2]。
  2.项目多样
  高中时期正是学生发展的最好时期。但是由于高考的种种压力,学生学习生活非常忙碌,体育时间也随之减少。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男女同学之间的性别差异,根据其爱好增加不同的课程。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应该结合现有体育课发展现状以及学生运动基础的薄弱来合理确定运动项目,在适合的运动类型范围内选择科学的体育项目,开展多样的体育项目。在分类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最大化地增设一些新的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选择,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需要。使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课堂成为学生提高能力的平台[3]。
  3.合理分层
  在应用分类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按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层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可以事先对全班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测评,并进行总结和评价。然后,按照运动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制定出规范的教学方案,并在实際训练中指导学生配合呼吸来进行运动,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呼吸指导方法也不同。分层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划分,帮助教师清楚不同学生的层次分级,并进行专业的指导,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分类教学法为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稳定的前提,使体育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袁志明.探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4):204.
  [2]陈良龙.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6):154,123.
  [3]凌洁,凌兴民.高中体育课中实施分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52-53.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