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 琳

  摘要: 通过对336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自我提高方面的动机被学生认为是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动机,它虽然可以暂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但从长远来看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会抑制以学习兴趣为主的内部动机。因此有必要降低社会需要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英语学习动机 调查研究
  
  一、引言
  
  学习动机(motivation)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个人因素,它不仅是开始学习的诱因,还是促使学习者不断努力的源泉。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时间、学习效能及最终的学习结果。如果一个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再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学习动机的研究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中心(teacher-centered)教学模式使我们把注意力仅停留在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面,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开放式集体访谈的方法,研究了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问题。
  
  二、研究现状
  
  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研究十分关注作为学习者特征的学习“动机”或“取向”,较权威的是Gardner和Lambert
  (1972)划分的两大类学习动机:一是“工具型”动机,即把语言当作是达成某个目的的工具,比如把英语当作是谋生的工具,那么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二是“融合型”动机,即学习的动机是为了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比如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去英语国家工作或定居。[1]
  学习动机问题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来我国对语言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本在“工具型”和“融合型”动机的基础上展开,内容主要涉及:归纳英语学习的动机类型、动机强度;探索动机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相应策略;学习动机与其他影响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我国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比较权威的是文秋芳、高一虹、周燕等的研究,如文秋芳把英语学习动机分为“深层动机”和“表层动机”,[2]高一虹、周燕等(2003)把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归纳为七种类型――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情境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3]秦晓晴、文秋芳(2002)关注学习动机内部结构的研究,力图探索学习成绩、结果归因、学习兴趣、自我效能、目标定向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4]
  研究指出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学习需要,它是作为内因的学习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是外部的诱因。学习动机是以作为内因的内驱力和作为外因的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5]学生的学习动机,总是与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紧密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动机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但是,并不是任何学习需要都能成为学习动机。只有当学习需要被引发,并指向某一目标,进而坚持追求这一目标时,才能形成学习动机。所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所任教的2008级的336名本科学生,其中女生228人,男生108人,分布在7个教学班,每班人数在48人左右。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来收集数据。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人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主要参考高一虹、周燕等编制的《调查问卷的动机类型》,并根据7个班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设计问题。认知内驱力包括:对学语言有特别爱好,喜欢英语语言,喜欢英语国家的文化、民族、历史和风土人情,喜欢英语电影、音乐和文学等问题。自我提高内驱力包括: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为了升学、考试、获得大学毕业证书、找一份好工作、出国(去国外旅游、学习、体验、工作、定居等)等问题。附属内驱力方面包括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表扬和欣赏等问题。
  
  四、结果与讨论
  
  对336份试卷的统计分析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选择自我提高类型动机的人数有183人,占54%;选择认知类型动机的人数有103人,占31%;选择附属类型的学生人数最少,只有50人,占15%。
  自我提高方面的动机被大学一年级学生认为是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动力。也就是说,大多数一年级大学生把英语视作是他们人生路途上的“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有助于他们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当与学生谈到英语学习的动机时,他们纷纷表示“四级必须考到425分以上才能毕业,不好好学怎么办”;“大部分用人单位看重我们的四、六级考试分数,现在竞争如此激烈,通不过就等于将来找不到工作”;“考研、考博,英语必须要及格”;“出国必需通过TOFEL、GRE等考试”,这些社会需要使自我提高一类的外部动机成为中国语境下特定的英语学习动机。此类动机虽然激励作用也非常显著,但为成绩而学的动机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学生以短期学习目标、促进其学习的同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会抑制有长远意义的以学习兴趣为主的内部动机。
  对英语语言的偏爱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之一,这种对英语的爱好可能源于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它是能够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的积极态度。对英语语言本身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投入很多,能够认真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习得更多的语言知识,考试成绩更好,优异的成绩会进一步激励他们,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具有此类学习动机的学生注重对语言的体验,形成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入社会后他们能继续发挥自己的英语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实践证明,此类学习动机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能持续终生,带来的效益较大。
  选择附属内驱力的学生人数最少,只有50人,占15%,这个结果与多数研究相符合,即个体在幼儿园时期、小学时期直至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动力是长辈特别是教师的欣赏,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努力学习。而到了大学时期,学生已有了自己的主见,发展了独立性,学习的功利性较强,而不再以“取悦老师、取悦父母”为动力,也不以“赢得同辈的赞赏”为动机。
  以上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努力学习英语不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仅仅是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许多大学生被动地学习英语,一旦达到目标,他们就可能终止英语学习。强制性的学习、为取悦老师或父母而学习、来自外部的压力等都有可能促使一个人做出努力,但这些因素不能算是语言学习真正的积极动机,充其量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起到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英语语言学习的持久动机应该是对英语语言文化强烈的兴趣。
  
  五、结语
  
  1.降低社会需要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动力不是文化层面上对英语语言的兴趣,而是社会层面上的生存需要,这使得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没有被充分重视和激发,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导致“证书情结”的泛滥。为了减少这些社会压力对英语学习动机的片面影响,首先,要求社会各部门按照自己的实际,重新规定招聘人员的英语素质――重视英语应用能力而非英语证书成绩,降低各级各类英语考试的社会权重。其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调整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估系统,降低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即评估系统由原来以评价语法和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双管齐下,才有可能把考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才能充分发挥外部动机的积极导向作用,真正激发以兴趣为主的内部动机。
  2.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
  此次调查发现,在被试的336人中,只有31%的学生因为对英语感兴趣而学习英语。如何激发起另外69%的人的兴趣呢?Deci和Ryan认为,当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发时,就会产生内在动机。当教育环境提供了一个富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自主性的氛围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息。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增强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28-38.
  [2]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8-11.
  [3]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50-58.
  [4]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
  [5]郭秀.浅议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59-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