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宜凝

  摘要: 有效的口语教学一直是语言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基于Stephen Krashen和Swai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从“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该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输入假说 输出假设 口语教学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日益得到了全国英语教育界的重视。而作为考察人才重要指标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点。但是,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复杂,总体来说素质不高,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任务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就成了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口头信息交流的能力,平衡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比重,就成为摆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的大问题。作为第一线的教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体会,谈谈输入输出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1.语言输入、输出理论的有关概念
  1.1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因为它意在回答语言学习中的关键问题。他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这个观点,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输入又是足够量的,习得便会自然产生。也就是说,习得者首先理解了语言的意思,语言结构便会自然习得。“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可见,可理解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也是“输入假说”的核心。
  1.2 Swain的“输出假设”
  Krashen的输入假设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但是Swain在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作了调查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Swain从她的研究中得出,“可理解输入”在语言习得中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输出同样具有它的重要性,它甚至具备了输入所没有的两个功能:1)在理解输入信息时,学习者通常只需要知道词的意思而无需进行语法分析,然而,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出时就需要对语言的规则有明确的把握和掌握,因而输出能迫使学习者更有意识地去关注新语言信息的形式;2)输出能有效地使学习者接受正确反馈信息的同时检测他们对目的语的假设,从而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因此,Swain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出假说”,用公式表示是“i+1”,在形式上与Krashen的“i+1”“可理解输入”形成对应。Swain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
  2.口语教学中可理解性输入的有效途径
  总体来说,非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哑巴英语”现象非常突出。这是因为积累太少,输入量还不足以产生输出。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输入必须是学生理解的,而且量必须充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促进口语输入的途径。
  2.1教师语言的输入
  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流利、准确的目的语输入对学生来说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因此,教师在和学生进行对话和讨论前,应依据主题内容并按照“i+1”模式有意识地引进新的语言点。课堂上,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授课文,讲解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指导、评价学生的语言操练和交际活动,所有这些语言材料构成了课堂的语言氛围。同时,在进行语言输入时应注意控制输入频率,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隙以加工和消化新的内容。因此,教师应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使其更规范流利,成为学生语言输入的好素材;同时鼓励学生最大程度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知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吸收和改善学生语言输出的效果。
  2.2阅读材料输入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源泉。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能够通过激活内化的语言规则促进学生主动开展内心的释意活动或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预测、推理等表达活动,从而加速信息外化的过程。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后阅读材料,比如名著的简写本、各类英语分阶读物、英语沙龙等,尽量做到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同时兼顾不同的语体特点,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口语输出的信心。
  2.3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言输入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输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口语材料,如英文歌曲、原版电影的精彩片段、慢速新闻英语、中外学生英文演讲光盘等材料,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能将图片、图像、文字和音乐融为一体的优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启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话内容。
  2.4诵读式输入
  虽然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但国内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诵读对短语习得、写作、口语学习,尤其是语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因为诵读可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诵读篇章必然会熟记“公式化的短语”,使其成为学生可直接运用的语言。诵读还可以增强自信,降低焦虑。在交际场合,学生能调用他通过诵读储备的语言素材,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尴尬窘迫,增强其自信心。
  3.口语教学中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
  3.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针对学生所学教材内容言,以《希望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第一册第一单元课文“Going to College”为例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投影仪将事先制作好的与课文内容配套的课件画面及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打出(有如下几幅画面):
  ①本校新生入学时,拍摄的几组照片(重点强调照片上学生的表情);
  ②几组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照片(包括学习、社团活动、休闲生活等);
  ③播放“American Album”(《走遍美国》)中一个关于想家的片段。
  利用以上几组画面,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对自己目前环境和处境的思考,从而使其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产生想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多媒体所呈现的目的语,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鼓励他们将这样的口语练习活动拓展到课堂外,提高其语言输出的质量。
  3.2定题演讲
  每单元授课初,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给出话题,安排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收集与话题相关的资料,单元授课结束时随机安排三至四名学生上台演讲。台下学生须回答演讲者提出的与话题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由台下学生提出问题要求演讲者解答。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其团体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讲话的胆量,同时台上台下的互动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赢得面子,课后学生也会积极准备。
  3.3辩论
  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辩论题目,由各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进行辩论分工、材料收集等工作。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辩论热情,用简短易懂的英语词汇鼓励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积极性。
  3.4课外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歌曲大赛,参加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组织的活动,鼓励学生珍惜每一个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并积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4.结语
  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始终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采用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能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语言潜能,利用传统和现代化两种手段提高学生语言输入的质量,在课内课外创造生动的口语练习环境,让学生在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理解性输出,促使其口语水平不断提高,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晓玲.“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
  [3]吴燕,蔡叶.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4]付艳,甘世安.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研究与英语教学[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