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军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何谓素质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提出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加强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本世纪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流,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渗透自然、经济、环境、资源、人口、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国防、对外开放等许多领域,是当今世界涉及面极广、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在基础教育中,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来说在德育教育、丰富文化知识、发展智能和审美教育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充分认识并发挥中学地理的素质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其现实意义重大,历史意义深远。据此,笔者就中学地理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当前中学地理教师推行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根本转变,还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束缚。“应试教育”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主要面向少数学生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地理教学要实行素质教育首先要从改变地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上突破,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基础教育不再以应试为目的,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健体,从而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新时期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这是新时期中学地理改革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二、提高教师素质
  
  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教师,一切教育思想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所以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师丰厚的文化知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中学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充实地理内容、了解地理信息,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过硬的业务水平、灵活的教学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教研工作、严格教学常规、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争取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优异的重要保证。
  3.提高教师的师德。基础教育不仅是一个“传道”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知识的力量使学生折服和敬佩,而且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要求对学生高度负责,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热爱,使学生如沐春风;以平易近人、尊重学生、锐意进取的作风给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人格风范,使其从中学会做人。
  
  三、调整教学要求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要求,仅仅以学生能应付考试为目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观念、地理思想等的教育,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地理智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广泛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教师应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地理教育走向更健康、更全面、更合乎时代要求的轨道上来。
  
  四、优化教学方法
  
  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要求需要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往的“填充式”教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多样的“启发式”教法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将成为今后的主流。在加强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普讲座,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地理行为素质,拓宽视野。
  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地理教育应不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科学的教法必将会使学生的素质真正得到全面提高和升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