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职“专升本”制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胥青

  摘 要: 笔者通过对高职高专“专升本”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实施“专升本”这一举措,无论对社会、学校还是对学生都十分必要。同时,笔者针对目前在“专升本”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 专升本 问题 建议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开展了高职院校在校生或毕业学生的专升本制度(以下简称高职专升本)的探索和实践。社会对此一直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十分必要。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认为有必要作些改革,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高职“专升本”的必要性
  
  1.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密集程度明显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种发展趋势使生产第一线对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情况发生变化,原来的高职(专科)层次人才已难以适应一些技术密集部门的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倍受青睐。发展“专升本”教育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技术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2.“专升本”有助于缓解高职(专科)就业面临的压力。
  传统观念使得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重视毕业生母校的知名度,轻视技艺型人才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遭受不公正待遇;另外,主要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员工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大量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关行业,造成高职(专科)人才不能按目标就业。
  “专升本”为那些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再接受教育的平台。能使部分优秀高职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再学习2―3年,既缓解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升了他们将来就业的竞争力。
  3.构建高教立交桥,完善高教体系
  发展我国普通高校“专升本”教育,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是高教大众化阶段高教类型多样化的必然选择。具备一定资格条件的优秀高职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普通高校本科学习,建立起高教又一个交叉通道,真正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有助于构建我国完善的高教体系。
  
  二、“专升本”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专升本”制度存在知识结构衔接不畅问题。
  尽管“专升本”的学生在过去专科阶段的学习中也有过类似的基础理论课程,但由于要求的广度和深度与本科不一样,基础较为薄弱,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后存在前后课程知识无法衔接的问题,最终达不到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方面理论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由于职业教育的缩水或走样,在接受具有合格教学质量的职业教育的权益方面得不到保障,使得这部分高职学生毕业时的市场竞争力、个人对回报率的预期值等大打折扣。
  2.高职高专院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受到一定影响。
  现行的“专升本”制度在一些学校充当了类似“高考指挥棒”的角色,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有的学生把“专升本”考试和学习看得很重.却忽视自己专科专业的学习和实训,降低了对实践、实训环节学习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把提高升本率看作是重要的形象工程,而不是把精力投入到办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上。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3.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有一定冲击。
  高职教育的定位取向和发展空间不同于普通教育,两类教育的培养对象在智力结构、智力类型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培养方法、培养目标不同。目前专升本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学生升的是学科教育体系,而不是高一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就意味着专升本以放弃专科阶段的职业教育为代价;二是专升本实际上使得许多学生脱离了职业教育范畴,导致了职业教育规模的隐性萎缩,加剧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失调。
  
  三、完善高职“专升本”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专升本”选拔方式,发挥有利的导向作用。
  现行高职“专升本”的选拔办法是统一考试录取。所考知识应当都是高职阶段必需掌握,所有高职生应知应会的,不至于加重学习负担。为了更好地发挥升本考试的选拔导向作用,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合理把握试题难易程度,减轻考生压力,使其能安心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必要的实践环节;二是注意考察学生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本科教育的衔接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避免死记硬背。考试科目上,如有可能,还应增加技能测试;三是改革考试选拔形式,实行学校推荐加考试的选拔办法。凡申请升本的高职生须经所在学校推荐方可报名参加考试,所在学校须对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包括课程学习情况,特别是实践环节完成情况,择优推荐。
  2.适当增加普通高校“专升本”专业。
  招生专业不能覆盖高职(专科)的所有专业,这不利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对口升本,也不利于普通高校对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建议各省市根据当年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规模、社会经济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招生院校的优势条件等情况,制订出普通高校招收“专升本”的专业和学生人数的指导性意见。
  3.高职专升本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应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之中。
  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专升本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专门人才为目标,实质上是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应由负责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学院来具体承担专升本教育的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从培养模式来看,职业技术学院应对高职专升本教育实行单独编班,集中培养,并在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保持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使其不致背离职业教育的轨道。
  总之,“专升本”教育有利于劳动者学历层次的提高,有利于高层次高职人才的培养,这种教育形式和办学效果应当得到肯定。然而这一教育形式目前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当针对社会需要进行合理引导,改革现行的“专升本”制度,逐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董大奎,李卫芬,涂明.试论高等技术教育实施“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2).
  [2]鲍洁.高职专升本课程衔接的分析与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