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如何引导体育游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晓成

  如何上好一堂有质量的体育课?如何使我们的小朋友锻炼好身体,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笔者觉得关键在于合理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呢?
  
  一、教师要熟悉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特点之一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接力赛跑,它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素质,由于接力赛跑是集体合作的游戏,它的另一个目的又是发展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搬运重物接力,它需要一定的体力作保障,所以它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体力;另外家务活中总有搬东西的活,所以它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和家务能力。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所以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
  体育游戏的另一特点是虚构和假想,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生能扮演现实中不能够做到的角色,比如小鱼、小鸡、小兔,也可以扮演老爷爷、老奶奶等等。正因为这一个特点,学生才会充满好奇,对这样的游戏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的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使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地进行,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二、教师要合理选择体育游戏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和教材有关。比如今天上课的内容是30米快速跑,那么我们选择的游戏也应该和跑有关系,可以是接力跑。假如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投掷方面的,那么游戏的选择可以是除四害。这样的游戏选择才能使学生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这样的教学才是合理的、有效果的。在一堂体育课上我深刻体会到合理选择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如上立定跳远课,在讲解完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后让学生分组学练,随后组织学生戴上小兔头饰和青蛙头饰进行小兔跳、青蛙跳游戏,不断提醒他们用前脚掌蹬地起跳,果然有了很大的效果,在下一堂课的教学中,九成的学生都能运用前脚掌着地起跳,这让我兴奋不已。
  选择的游戏必须要有趣味性、新奇性,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选择的游戏应该让学生出乎意料,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夹球比赛,这需要两个人面对面将球夹住,随后运送到指定地点,两个人需要配合用力,而且不能用手碰,有一方配合得不好,就有可能搞出一些笑话,如相撞,球本来是夹在胸部的会落到腹部,更滑稽的是球落到腿上,这样他们就不能前进了,让学生捧腹大笑。为了完成好任务他们会尽全力完成好任务。
  选择的游戏必须有安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远离事故的危险。比如投掷垒球,我们可以用小纸球来代替垒球进行练习,这样不仅方便练习,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教师要科学组织体育游戏
  
  游戏的组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教学中做好游戏的各项科学组织工作,才能使游戏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科学的组织游戏呢?首先,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盲目组织。就像在一年级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得比较少,就不适宜做一些有较高难度的体育游戏,比如篮球运球接力、攀爬游戏等。其次,要控制运动密度,运动密度小了,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运动密度大了,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从而科学控制游戏的密度。另外不同年龄阶段要不同对待,对体弱的学生要适当照顾,不能同样对待。第三,分组要科学,应该将学生分成实力均等的若干组,这样才能使游戏更具有挑战性、激烈性,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最佳的水平,争取游戏的胜利。比如30米接力跑,教师要将跑得快的学生和跑得慢的学生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组,这样才能提高游戏的竞争力。最后,游戏的组织要简明易懂,要用简明的语言来表达出游戏的方法、规则等等。
  
  四、游戏结束要点评
  
  游戏的总结是教师对学生游戏情况的一个点评,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指出各队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和组织方面的情况。不管是胜的队还是输的队,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还要鼓励那些没有把自己实力发挥出来的学生,使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游戏总结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下次游戏的进行,因为你的表扬与鼓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动力。学生往往会因为你的表扬而变得信心十足,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也会超乎你的想象。
  体育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可爱的学生去参与。既然体育游戏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们教师就应该有责任多运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来完成我们光荣的体育教学工作,使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在快乐中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为民族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