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阅读条件 激发阅读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卫星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也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及早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阅读世界,让他们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多年来,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并且开展各种与阅读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古人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多读书能广集益。那么怎样让学生多读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的做法如下:
  1. 故事激发兴趣。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常选择那些有趣,惊险,充满悬念,令人感动的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他们听。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时,我告诉孩子,课堂时间有限,要想了解精彩的故事,回家自己阅读。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地去阅读。我还经常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我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介绍故事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如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精彩的故事外,还介绍一些传记、传奇、惊险小说。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普、科幻等方面感兴趣。我会告诉学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阅读兴趣的确不同,但是阅读就像一个人吸收营养,如果偏食,就会造成营养缺乏,所以阅读面一定要广。这样,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各类书,让学生广泛阅读。
  2. 鼓励交流体会。要“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世界”,教师一定要走在前面。所以,为了“引领”学生,我除了读成人阅读的书,我也读了大量的童话、科普、科幻类的书。我经常利用读书会,自习课,和学生交流自己阅读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我还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得益于阅读。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我还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交流,各抒己见,从别人的阅读体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二、创设阅读条件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我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1. 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小学生虽然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海,学生不知该选读什么书,因此我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如我班有的孩子成绩优异,但缺乏锻炼,意志力薄弱,我会给他们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有关的名人传记等;有的孩子顽皮,缺乏爱心,我便介绍《爱的教育》等书;有的女孩子只喜欢读童话类的书,我便介绍一些像《海底两万里》《少年百科知识》《宇宙之谜》等科普类的书。这样以保证他们阅读全面,不“偏食”。同时还告诉他们少读卡通漫画书,因为这类卡通漫画的画面直观形象,会影响形象思维发展;而且有的卡通漫画充满色情凶杀,有害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2. 提供时间,办图书角。为了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我尽量减少书面作业,增加阅读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每周我还划出一、二节课,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为了丰富学生的书源,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课余随时借阅,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管理书籍等方面的能力。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这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我会利用家长会,向家长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倡议家长、学生捐书,形成资源共享。要求每个家庭成为“书香家庭”,建立家庭小书屋。让父母和子女共同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在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和督促,从而形成阅读的好习惯。
  3. 开展活动,促进阅读。这是阅读的较高境界。学生的阅读理解达到什么程度,可以通过表演体现出来。我常在班级组织开展有关活动,比如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剧本表演等。让学生选择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自编剧本,自己导演,合作表演,表演完全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而学生的阅读结果直接受他们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个性化行为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不但允许这种解读差异的存在,而且支持和鼓励学生在理解中表演,在表演中理解,在表演中体会,这样会使得阅读更加到位,更加深入。同时,在这样的表演活动中,学生要学习编剧本,导演,表演;还会涉及到服装设计,道具设计等。学生喜欢活动,这样又促进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广泛的、深入的阅读。阅读――理解――表演――阅读……这将是一个
  多好的良性循环,多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指导阅读方法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地在茫茫书海中“遨游”是不会有多少收效的。作为走进阅读世界的引领者,我们要及时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速读法。飞速发展的社会,突飞猛进的科学,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所以,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速读法。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学会速读法。通过速读的训练,还可以使思维敏捷,促进智力的发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内容,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快速地处理信息和消化信息。速读就是要善于控制视线,加快速度。速读法中最常用的是“一目十行”的视线运动,也就是由上而下垂直的,或S形的运动。长期坚持这种速读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学生也应该学习。因为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相对于速读法来说,我认为精读法不宜常用,因为如果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话,人的一生能读几本书呢?
  3. 摘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需要,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及早超越课堂,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阅读世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