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圈环流”要点归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三圈环流”知识在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从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它是学习全球气候知识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在“大气”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留给师生的空间很大,如何处理好这个知识点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笔者一般采用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而后教师边讲边画,完成“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见图1)。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读图1,归纳以下几个知识点。
  1.把握一个原理
  “一个原理”指热力环流原理:
  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天气阴雨;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压―天气晴朗。
  
  根据全球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赤道受热多、极地受热少。赤道受热多―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极地受热少―气流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是三圈环流形成的最原始动力。
  2.理解两个作用力
  “两个作用力”指全球七个气压带的形成中,赤道低压带和两个极地高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和两个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赤道上空气流源源不断地过来,在30°纬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较低纬的暖而轻的气流与较高纬的冷而重的气流在60°纬度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产生上升气流而形成。
  3.了解三圈环流的分布
  “三圈环流”指低纬环流:赤道~30°N/S;中纬环流:30°N/S~60°N/S;高纬环流:60°N/S~北(南)极点。
  
  4.看清四个特殊节气的气压带、风带位置
  “四个特殊节气”是指两分两至日,(见图2)。先观察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见图2中的B。二分日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到最北位置,其中赤道低压带全部移到赤道以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窄了,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宽了,见图2中的A。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到最南位置,其中赤道低压带全部移到赤道以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宽了,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窄了,见图2中的C。同理,可以通过观察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来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情况。
  
  5.关注五个湿润带
  “五个湿润带”指赤道低压带、两个副极地低压带、两个盛行西风带。因为低气压控制,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呈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易成云致雨。赤道附近多对流雨,是全球降雨量最丰富的地带;60°纬度附近多锋面雨,也是全球降雨较多的地带。两个盛行西风带气流是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地区,较低纬的气流相对更暖、更湿,在流动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6.识记六个风带
  近地面“六个风带”分别是0°~30°N/S东北(南)信风带、30°N/S~60°N/S盛行西(南/北)风带、60°N/S~北/南极极地东(北/南)风带。其中信风带和西风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有贸易信风和咆哮西风的说法。信风带的风一般很稳定,在古代非常利于航海家和商人出海航行,所以称为贸易信风(贸易风)。信风带的高度仅限于对流层下层,平均厚度只有4km左右,在4km以上的信风上空吹着方向相反的“反信风”,即偏西风。盛行西风带与之不同,尤其是40°S~60°S风大浪大,因为这里几乎全被辽阔海洋所环绕,表层海水受风力影响,产生一支自西向东的环流(西风漂流),风大浪高流急,航行的船只上下颠簸、险象环生,所以被称为咆哮西风带。西风带厚度很大,二战期间,日本特制了能带炸弹升上12km高空的氢气球,放飞900多只,气球升到高空后就随着高空西风东飞去,到达美国上空,因氢气泄漏,气球炸弹开始降落,在美国大地上爆炸,使美国森林频频发生火灾。幸好美国对外保密,日本不知结果如何,所以未继续放。
  7.识记七个气压带
  “七个气压带”分别分布在三等分纬度附近:0°、30°N/S、60°N/S、90°N/S。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8.关注八个干燥带
  “八个干燥带”指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两个极地高压带、两个信风带、两个极地东风带。因为高压带控制,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呈下沉运动,没有冷却凝结,不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两个信风带、两个极地东风带气流都是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地区,这样的气流相对更冷、更干,在流动过程中不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8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