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高中体育教学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学科是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身体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在身体实践中是身心统一的活动过程。体育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既有一定的规律,又充满着个性、人情和审美,有充满灵性的变式。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因此,要想保证新课改目标的实现,教师就必须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体育锻炼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250-01
  高中生面临着极重的升学压力,大多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与挑战。高中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不同,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教学活动。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还要通过体育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1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科学的锻炼方法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的重要。让学生建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逐步养成终身锻炼意识。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项目,同时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自主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
  (2)根据高中生个体特点制定适宜目标,培养体育意识。体育老师有意识的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锻炼目标或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一定的体育锻炼目标,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也会反复进行,在反复中锻炼过程高中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加强。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使体育变成学生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使体育锻炼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3)高中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要加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教育,强化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把锻炼好身体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以后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学生体育养成习惯的建立
  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过程,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习惯的培养,对基层体育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高中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致力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习惯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好帮手,有效的促进我们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学生是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这样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乐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倾听与思考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专心听讲是体育课的纪律,养成营造一个好的集体氛围也是课堂常规。从而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讲解要做到精练,重点要突出,条理要分明,语言更要生动幽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为学生建立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打下坚实的保障。因此,教师只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鼓励和引导,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初中生体育兴趣和爱好。
  (3)明确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作用。取得较好成绩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获得积极的休息,同时改善大脑的供血情况,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头脑保持清醒,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应配合教师的要求,切实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树立起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同时锻炼也让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因此,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体育与学习的重要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自觉的参加体育的各种练习,并且能主动积极的要求学习。因此,加强体育锻炼,优化体育教学目标是保证学生健康优秀发展的重要部分。
  3 结语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中体育教学的出发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上,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培养学生从事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落脚点还要放到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以此推进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利用课体育教学,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鸿星.终身体育观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形成与培养[C]//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3:410-411.
  [2] 嵇明海,张春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J].中国学校体育,2004(1):12.
  [3] 刘亚旭.高中体育教学高中生主导作用发挥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4] 聂晓东.大力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科学增强青年人身体素质[J].科技信息,2011(14):2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073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