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085-01
  摘要: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创作成功的舞蹈作品,应具备新颖而独特的构思,巧妙而合理的结构,另外还应有动听而深刻的音乐作为背景,更重要的是舞蹈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肢体。
  关键词:舞蹈 创编 艺术形象 文化底蕴
  
  引言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人体动作为主的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优秀的舞蹈作品绝不仅仅是一种动作的组合、技巧的展示、构图的变换,而是通过这些表现手段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追求。
  一、 变换思维,改变舞蹈创作中的模式化
   艺术创作离不开继承关系,也离不开向他人学习和借鉴,但学习和借鉴一旦漫延成模式化,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模式化将一种成功的模式不再视为事物发展中的一个暂时的点,而视为终极;不再视它为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而奉为一般。一窝蜂怎么能指望不出模式化呢?因此,改变这种模式化势在必行。
  1、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实际
   作为探索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论,是很富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不足的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强调艺术摹仿生活、再现生活,有可能使艺术家成为生活的奴隶,而在作品中机械地、被动地复制生活。艺术对生活的反映,理应是积极的、能动的,再现怎样的生活和怎样地再现生活,生活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缺乏生活,对生活没有深入、透析、独特的体悟,是搞不出独具特色的作品的。
  2、 注重智慧在创作中的作用
   成功的艺术作品必定是作者主观上的智慧在生活的基础上滥造出来的,只有生活而没有高智商的大脑进行整合,无论如何也凝聚不出灿烂迷人的艺术结晶来。
  3、 适当的运用逆向思维方式
   在舞蹈创编的路途上,编导的创作思维轨迹的缘由与走向,或者是一种“逆向思维”任由灵感自由放飞,需要舞蹈编导有超前的观念,本体的探寻。
  二、 增强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只有舞蹈编导精心的构思和营造,舞蹈演员准确、生动的表达,才能引发观众展开创造性的联想,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才是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艺术精品。
  1、 增强观察生活的能力
   刻画舞蹈形象必须在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基础上完成,但绝不能把某个舞种的历史风格当成舞蹈形象的具体性格(这种情况在民间舞创作中较为普遍)或以“哑剧性的比拟动作取代性格表现(例如:三人舞《菊豆》)。同时,舞蹈形象的设定还必须符合舞蹈情境,以达到情景交融,引人入胜的意境。
  2、 增强提炼生活的能力
   我们要重视对舞蹈意象的来源与提炼,表达必须借助典型的意象,而典型的意象得来必须依靠我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和理解也迥然有别,优秀的舞蹈编导都善于在不同的时空里提取独特的意象,把自己对于世界与自我的独特认识与理解用肢体书写出来。
  3、 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可以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中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三、 提高舞蹈作品艺术表现力,丰富舞蹈编导的文化底蕴
   舞蹈创编要求舞者和编导必须是智能型和知识型的人才,从社会以生活出发,以传统文化和肢体的多元性,以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从旧模式中跳出来而广泛利用生活和传统,并能用国际舞蹈知识来创作出新型的舞蹈。
  1、 提高舞蹈作品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种长于抒情,短于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是一种不同于音乐和文学,特别是在叙事方面。社会生活是纷纭复杂的,舞蹈动作受人体的限制,不便于直接模拟生活中的情节、事件,只能表现舞蹈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局限性。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舞蹈的动作性奇强,它可以通过幅度、力度、角度抒发内心的丰富感情,做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舞蹈有虚拟性。
  2、 丰富舞蹈编导的文化底蕴
   当我们强调艺术表现服务于作品的,还是有很多精品和佳作都蕴馨着编导较深的文化底蕴。歌唱作为舞蹈作品的手段和形式,以及踏歌女子举手投足的动作,让编导个人的生命体验在对历史的尊重和融化的关注中得到升华,又强劲地增加了艺术表现力。
  四、 精彩而新鲜的舞蹈语言
   大家经常看到有些舞蹈完全是动作的堆砌,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在模仿别人舞蹈中所有好看的动作,然后盲目的抄袭,也不管与自己所表现的形象是否相符,也有的拘泥于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好课堂与舞台之间的差别,把课堂的东西搬上舞台,有时舞台简直就是一个大训练场,常常是音乐进行到激烈处,情绪发展到高潮处,莫名其妙的出现演员排成队做“前桥”、“大跳”、“空翻”等动作,没有舞蹈性。其实舞蹈是不能够直接表达思想和概念的,只能表达情感和生命体验的,当然精彩的舞蹈语言离不开生活,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各种舞种教材。但一切为我所用,不能照搬,要在此基础上变形,发展和模式化,这样舞蹈语言才精彩而新鲜。
  五、 丰富多彩的肢体
  舞蹈就是追求视觉效果上的好看,要有美有韵,变化多端,最大限度的运用三维、三度空间展示舞蹈的风采,上下左右,前后变化,四面八方都要顾及到。特别是群舞,要像四部合声一样,低中高声部,领唱合唱都必须有人,也就是说在舞台上,同一画面不能在同一度空间,这样上下左右前后,整个三维、三度空间都顾及到了,画面就有动感了,舞蹈肢体也就丰满了,给人目不暇接之感,从而让观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都得到极大的满足。
  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创作需要创新需要舞蹈编导的文化底蕴,应该做到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完美结合。同时,适当的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巧妙的构思。唯有如此,我们的舞蹈艺术舞台上才会精品倍出,好戏连台,舞蹈才能真正的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我国文化、艺术、教育、经济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项志康,周伯英,王莉萍主编.舞蹈创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6月
  [2]隆萌培,徐尔充编.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222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