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知识目标,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不仅要掌握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因为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既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从教的要求和挑战,也是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师范生;新课程理念;教师专业技能结构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相应地,他们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与以往也有较大的差别。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知识目标,还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指导者和榜样。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也要与日俱进,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积极探索、研究新的学习方法,开拓新的学习内容和领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帮助、带领学生一起进步和提升。因此,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在校的师范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构筑扎实的知识结构。同时,他们还应积极学习、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技能结构,师范生才能较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和教师角色,才能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对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提出了哪些要求、在校师范生应具备怎样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下面,本文就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
  一、新课程理念对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基层教育课程不仅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还设置了综合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仅将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改变旧有的教育理念,除去以往教材繁、难、偏、旧的现象。同时,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等。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上课不仅要用新教材,遵从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评价体系,更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榜样。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生知识目标的实现,还要完成学生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内涵
  所谓技能,是指掌握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即运用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标的活动的能力。技能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能指人的一般能力,是人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不用专门培养就可以掌握,是人生存发展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狭义的技能是指人的特殊能力,是一种专业才能,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养才能获得,是人们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结构则指的是教师所拥有的技能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社会实用性的结合方式,是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依据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和方式。
  教师的专业技能结构应是一个开放的范畴,具有历史性,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不断更新和扩展,在不同的时期,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内涵不同,所包括的专业技能不同。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应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适应,为教育理念服务,是践行教育理念的前提和保证。
  合理的教师技能结构有利于教师适应并胜任教师角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不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则不利于教师适应和胜任教师角色,会阻碍、降低他的教学效果,影响他们教学水平。
  (三)新课程理念对在校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要求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为了教师教学服务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目标与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结构也应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在以往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以往的一些教师基本技能和应用性技能如:普通话、粉笔字书写能力、钢笔字书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实验教学能力等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还须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学生教育与管理能力、课外辅导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等方面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桔构。
  2.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历史性的范畴,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胜任教师角色,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技能,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才能长期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在众多的优胜者中脱颖而出,才能为自己赢得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3.新课程理念对在校师范生专业技能结构的要求
  根据师范生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用人单位的反映,当前师范生在就业当中,不仅表现出心理素质差、职业道德感不强、适应能力较低,而且还表现出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上的现象表明,在校的师范生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离新课程理念要求较远,他们所具备的技能结构还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难以胜任当前教育教学环境。因此,师范生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是他们将来就业和工作的需要。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技能结构
  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及当前师范生自身特点,在校师范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建自身的技能结构:
  1.娴熟的基本职业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基本职业技能主要指的是粉笔字书写技能、钢笔字书写技能、标准的普通话、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学生的课外辅导能力等。
  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最基本能力,是前提。如果连这些基本能力都不具备或不足的话,师范生就很难胜任教师角色,完成不了教育教学任务。
  当然,作为未来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还必须包括一定程度的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
  2.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而且,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扮演传统的教师角色,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指导者和伙伴。因此,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与学生成为伙伴,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学习。只有具备较高的协调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长。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室和三尺讲堂了,教师必须设计并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来带动学生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理论。
  3.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答案或解决方法的能力,是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新资源等的能力,是开发教育新制度、新发展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既是教师自身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评价能力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衡量和定性描述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能良性循环和进一步发展。在学校,教师既是教育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他(她)不仅要评价别人,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评价。专业的评价能力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丰富自身的发展经验,还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从而保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确保教育活动的效果。
  4.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耐压能力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不变的。而且,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出现。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耐压能力,在这个节奏紧张、变化多端、烦燥喧嚣的社会是很难立足的。而作为一名基层教师,面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同行的竞争、教学效果的评比考核、学生的成绩状况、学生的突发状况、升学率等,压力可想而知,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耐压能力是他们立足教育世界,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5.自我发展的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能力
  在师范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经常存在师范生“跟风、盲目从众、或过于挑惕”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师范生在就业前没有进行自我发展的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不知道自身的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或心中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甚至有些师范生还抱着过去的择业观念,忽视当今的社会现实和自身的基础,盲目挑惕,结果总也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梦想是飞翔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根据自身的特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个美好合理的理想和抱负,然后有步骤、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踏实努力奋斗,最终,理想终会实现。因此,自我发展的合理设计和科学的规划能力也是师范生将来当好人民教师,成为优秀人民教师,实现个人教育梦想的必要条件。
  6.勤于学习并善于学习的能力
  如前所述,当今世界是一个发展迅速,变化万千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习永无止境。无论从事那个行业,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学位,你所掌握的知识永远不够。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学习才能有可能适应这个世界,胜任你的工作。终身学习是每个人终身的事业。
  此外,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千世界,光靠勤奋学习这份精神还不够,还要善于学习,精于学习,要有过硬的学习能力。只有会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强的人才知道怎么去学习,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举一反三,学一知千。
  作为教师,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还要了解、知晓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广博的知识面,多才多艺的功底,不努力学习、不善于学习怎么能够获得?
  勤于学习并善于学习的能力是师范生成为教师并胜任教师职业的保证。
  7.勤于反思和认真总结的能力
  反思使人进步,总结有利于发展。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只有不断反思和认真总结,才能让人冷静下来,回顾过去,查漏补缺,并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让人不断进步,顺利发展。因此,无论是作为在校的大学生,还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学会反思和总结,对其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师范生构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技能结构的途径和方法
  无论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是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校师范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多,绝不仅仅是上文所提到的那些。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毅力、良好的职业观、道德观、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等也都是师范生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教育事业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在校师范生除了要认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要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发展能力;不仅要注重课堂学习,更要重视社会上的实践锻炼;不仅要服从学校安排的学习活动,还要主动积极地自我学习,从而全方面提高自己,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1.养成学习意识,广泛学习,终身学习
  师范生要努力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及社会发展趋势,培养自己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坚持努力学习、广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此外,师范生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相关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努力学习琴、棋、书画、体育、文学、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相关的兴趣爱好,既有深度的学习,还要有广度的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为老师要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在校师范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担任教学助理、课余兼职、暑期社会实践、中小学实习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锻炼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实际上,“学校即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师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应用平时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课本上的知识和理论,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而且,在社会上,通过社会实践,师范生可以学习到书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如生活哲理、工作经验、适应能力等等。
  3.师范院校合理调整师范生培养方案,为师范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平台
  此外,师范院校也要顺应教育发展方向,转变师范生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增加师范生拓宽知识面的选课机会、跨专业选课机会,为师范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增加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关注师范生的心理素质和耐压能力,指导师范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择业观等,培养师范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多提供一些师范生在校担任助教工作的机会、多安排一些师范生去基层中学教学实习、观摩的机会,多组织一些师范生暑期实践、暑期支教的机会等。
  参考文献:
  [1]洪早清,吴伦敦:《教师职业素养导论―师范生读本》,2011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汉河:《新课标理念实践的探索》,2007.
  [3]李希贵,《发生在课堂里的理念碰撞》,《人民教育》,2003年第2期.
  [4]余慧娟,《新课程理念的突围与反突围》,《人民教育》,2003年第24期.
  [5]吕英,《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塑造新角色》.
  [6]赵会勤,《浅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7]马玉芳,《教育:新课改理念与实践》.
  [8]沈巧明,《浅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培训》,《广西轻工业》,2010年第6期.
  [9]马俊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6期.
  [10]曲秉春,金喜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第9期.
  [11]孙陪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沈红云(1977-)女,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0985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