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物理教学中同伴教学法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如何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改变大学物理急需改革的现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找到大学物理改革值得借鉴的方法-同伴教学法。针对我校同伴教学法的实施现状,从课前、课堂、课后提出同伴教学法策略,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同伴教学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信息。
  关键词:大学物理;同伴教学法;同伴教学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93-01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面向低年级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就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来看,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面对抽象、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有畏难情绪;在学习中常常侧重于记忆物理公式,对于最能体现物理本质的物理概念不求甚解;学生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从教学角度来看,大部分大学物理教师习惯于“全盘授予”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参与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2]。这些问题启示我们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同伴教学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同伴教学法是上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著名教授Eric Mazur在对本科生教授大学物理的过程中,针对当时的物理教学困境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伴教学法是围绕概念测试题展开,借助计算机应答交换系统或选项卡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创新教学方法[3]。
  我校于2013年9月引入同伴教学法,在初步实践中,我校对同伴教学法已作出增加预习报告和简化反馈流程的初步策略思考,现阶段为了更好得改善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我们在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实施我校现行的同伴教学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我校目前的同伴教学流程还具有不适应性,需要对其实施进一步的策略研究。本文针对我校同伴教学流程提出了课前准备策略、课堂实施策略以及课后延伸策略。
  一、同伴教学法课前准备策略
  同伴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放弃部分知识点的讲解,针对关键知识点展开教学。由此可以看出,课前的准备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访谈发现,目前摘抄知识点的预习形式虽然能帮助学生习得部分简单概念,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无法使学生在预习中形成较为明确的知识框架,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所以,我们在课前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前教学两个方面设计了进一步的课前准备策略,以期望能更好得完成同伴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工作。
  (一)学生课前学习策略
  大一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有目的、有效率的预习,教师应该在提前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预习任务。我们认为对教学内容的基本熟悉是预习的起点,所以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范围,通过课前阅读课本和相关预习背景资料,对书本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并以回答预习问答题的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过程,掌握部分简单概念并反馈出整体的预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作答检验具体概念掌握情况的阅读测试题,在阅读测试题的作答中进一步巩固预习的知识点并将暴露出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为教师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二)教师课前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前需要作到布置合理的预习任务,要作到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的重点,暴露预习的难点,提高预习的质量。我们选择预习问答题和阅读测试题作为预习任务。在任务设置中,预习问答题应全面,问题层要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完成预习过程。阅读测试题的设置要做到能尽量使学生暴露出具体的认知盲点,从而使教师在反馈中能整理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二、同伴教学法课堂实施策略
  课堂中,同伴讨论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同伴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同伴讨论的质量与同伴选择的恰当与否又息息相关。Eric教授在阐述同伴教学法时提到学生在课堂中自由选择同伴,也可以达到较好的讨论效果。但这是与国外大学生在课堂中善于交流的习惯有关的,我国大部分大学生一般不善于在课堂中自发得与他人交流,自由选择同伴或随机分配同伴的做法会使同伴讨论的效果有所降低。所以,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确定合理的同伴,引导学生有效讨论,而分组则是一个很好的同伴选择方式。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应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的原则是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这样就保证了小组在同伴交流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学生对概念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一般来说分组是要从学生的成就异质,性别异质等方面考虑进行组内异质分组[4],所谓“组间同质”是指组与组之间的结构要基本一致,在学生学业成就等方面组与组之间要做到基本相似。“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全班的学生都能在较好的同伴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讨论。
  三、同伴教学法课后延伸策略
  另外,就目前教学情况而言,在课堂同伴教学结束后,部分学生对于部分概念的理解上仍然存在困惑,但在课后一般寻找不到途径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必然对同伴教学法的后续学习造成困扰。由此看来,同伴教学法中的“同伴教学”不仅应该在课堂上存在,在同伴教学法的课后学习中仍然需要“同伴教学”。所以我们一般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讨论区,搭建起课后同伴讨论的平台,让更多的同伴参与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在课后解决疑难问题。
  项目号YZUJX2014-10A,课题名称,基于PI创新教学模式《大学物理》的实践探究与教学资源建设,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杨雄珍,陈浩,陈恒,张娜.高等院校理工科类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87-88.
  [2]田真,陈镇平.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2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87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