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河道是防汛工作的组成部分,对保护地区生态、周边地区景观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河道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流域情况、地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等条件,关注河流的防汛功能。本文主要针对河道管理内容、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河道管理;问题;措施
  一、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飞快,国家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也随之加快,人们开始利用河道中积存的砂石进行工程建设,不惜破坏河道。对此,为了加强对于河道管理,需要从生态的角度,通过生态治理措施,对河道实施生态治理,改善河流水体,确保其生物多样性,进而有效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河道管理的内容
  1.城市河道管理内容
  (1)严格管理河道的采砂与岸滩使用。对于城市的河道管理,首先需要从加强防汛管理入手,在汛期到来之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国家的相关考核标准,对河堤实施详细的检查,明确河堤的牢固状况。同时,还需要对两岸的居民进行河道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一旦发现存在扰乱河道管理、危害河堤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严重情况下可依法处置。
  (2)充分利用河道资源,积极发展多元化经济。对于河道的管理工作,最终是为河道两岸地区发展以及居民民生谋求利益,因此承担着社会服务、公众服务的重要职能,属于一项公益事业。如果能够充分合理地对河道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将会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应当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加强水产养殖、水运经济发展等方式,促进当地的经济进步。
  (3)在管理河道时,应当特别关注城市发展可能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如过出现了污染状况,应当及时寻找出污染源,并依法采取制止措施。
  (4)应当重视对河岸绿化带的建设,以达到维护河道生态的目的,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河道的蓄水量问题,以确保河道能够发挥良好的防汛功能。
  2.农村河道管理内容
  (1)加强河堤两岸建设。农村通常处于河水川流不息的自然状态中,其山岭、丘陵、平原以及农田的耕种等,在某种程度上侵蚀了土地,不合理的耕地会造成以下问题:①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②造成河水的沙化,影响水质,甚至引发河水断流;③土壤中的农药化肥被冲入河道,致使河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甚至导致河内生物中毒死亡,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加强河道两岸的建设,加固土体,防止以上土壤问题。
  (2)有效利用河道资源。农村的河道通常在承担防汛功能的同时,还肩负着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的作用。因此,发展水利工程对于农村河道管理来说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涉及油管道、水管道、桥梁、电缆线等多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对困难,也很难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有关部门应当注意加强监管。
  三、河道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
  1.管理经费的不足
  任何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作为支持,才能够顺利进行,而经费不足问题已经成为河道管理中的“老大难”,河道管理经费的来源通常是上级相关部门的财政拨付,造成经费不足主要是因为上级相关部门的财政拨付是按一定标准来执行的,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河道管理中的实际资金需求及分配等情况,从而导致上级拨付的资金只能作为辅助性资金来使用。
  2.缺乏有效的监督审查机制
  许多河道管理建设项目由于缺乏相应完善的监督审查及问责机制,使得监督审查工作多流于形式,尤其是一些基层乡镇地区,此类现象非常普遍,在施工单位进行实际施工时,如果监管人员一时离开,施工人员便我行我素,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自身为了工程尽快竣工,对工程质量的审查缺乏足够重视。
  3.乱挖河道行为严重
  一般来说,河道中往往积存了大量的河沙、砂石等资源,而这些资源通常能够作为优良的建筑施工材料。因此,许多人便对河道采取乱挖的行为,胡乱采集河道的砂石资源,致使河道资源减少,进而影响河道生物的多样性结构。很多河道的开采者都并未向河道主管部门提出相关申请,属于暗地里的滥采。
  4.河道监管法制建设力度不够
  (1)很多城市对于河道的管理,是以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方法作为依据,但是有些存在实用性的缺乏,因此存在操作性不足等问题;(2)有些地区的河道监管制度缺乏系统性,甚至存在交叉、重复和缺漏问题;(3)各级管理部门在对河道进行管理与整治时,不能以身作则,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造成河道养护不稳定等问题。
  5.河道管理的科学性不够
  有些地区的河道管理工作,其参与者仅仅是水务部门,而其他的相关部门,例如城管、市容、绿化等,都内有直接参与进来,这种情况导致各部门之间出现沟通不足、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甚至有些地区河道管理工作中,未能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导致河道管理手段落后,方式方法呆板,效率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6.建设项目的申报流程繁琐,过程较长
  我国当前的河道管理建设项目,都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进行申报,然后由有关部门审核。因为河道管理相关建设项目的规模通常较大,从立项、审批到建设、运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申报材料的数量、种类都较多,加上申报至不同部门的材料存在差异,在申报过程中容易造成混乱,影响河道管理效率。
  四、优化河道管理的方法
  1.加强河道管理的宣传
  河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周边居民的配合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关于河道管理的宣传,将河道管理工作与社区的建设工作、单位管理工作、村镇管理工作等有机结合,积极向公民普及河道的管理与保护知识,提升居民对于河道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程度,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其工作质量,又能够有效减少对河道的非法使用和非法污染等行为。
  2.加大河道管理经费投入   高效的河道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日常的有河道管理工作,有条不絮地进行,为了使其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河道管理的经费投入,用于引进先进、优质的河道管理设备,并建设高质量的河道建筑物,定期做好相关的维护检修工作,对于其中的老旧设备和建筑,应当及时进行更新,以完善河道管理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建立完善的监察和审核制度
  河道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对于河道管理、建设的整个过程都要加强监察和审核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河道管理建设的监察审核制度。应当注意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监察对于河道的管理,及时针对其中的不合标准、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予以通报并限期责令整改,对于质量不达标准的项目,不仅不能予以验收,还应当责令重建,进而充分实现并落实良好的审核制度。
  4.加强河道规划设计和质量管理
  要想河道的综合功能发挥到极致,就需要对河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要本着兴利的原则,利用现有的河道工程,确定主流河道,引导小河床,修改弯曲河道为顺直河道,无论是河道工程的渗透、冲刷还是稳定都要进行精密的计算。从整体上把握,方能做到对河道的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报到乙级以上设计部门审核,经建设单位初审,报项目法人审批。
  5.污染治理
  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河道的污染问题,常用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综合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的风貌,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水系,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而物理方法则主要是通过疏挖底泥、引水调水的方式改善污染;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在水体中加入化学药剂杀藻、石灰脱氨、铁盐等,促进磷沉淀方式净化水体;而生物法则包括土地的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6.创新管理方法
  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河道,效果显著:(1)建立河道GIS数据库与管理决策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监督河道情况,同时借助决策系统进行决策,对河道予以数字化的管理;(2)加大对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力度,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等技术,合理应用于河道的生态系统建设中,让沼泽、湿地等能够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然后利用这些技术去进行河道的治理,以达到最佳效果;(3)有关部门需要将高新技术引入到河道治理中,不断借鉴其它地区和国家的河道生态治理经验。
  五、结语
  河道不仅能够为人力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而且对防洪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人类对河道资源的利用,导致河道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并加强对河道的建设,必须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和科学管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君.加强河道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展望,2014(11).56-57.
  [2]李昭娣.探讨我国现行基层河道管理体制运行的障碍因素[J].大科技,2013(7):147-148.
  [3]薛路阳,李锡华,袁萍.加强河道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水利,2014(3):36-37.
  作者简介:邱耀军(1970-12-)男,重庆云阳人,大专学历,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195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