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降低高血脂的化学药物与中药研究与临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血脂升高主要是指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因此,对降低高血脂的药物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血脂;化学药物;中药;临床应用
  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若能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那么就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当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抑制血浆蛋白转化等方式来降低血脂。复方中药在降血脂过程中都是以中药理念为主,并将其当作解释,但是作用部位却不能得到满意解释,进而限制了复方中药的推广。
  1 化学降脂药物应用进展
  1.1 常用的化学降脂药物
  1.1.1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此类药物能够阻碍小肠吸收食物和胆汁中的胆固醇,然而却不能抑制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和甘油三酯。当前,市场上唯一上市的药物为"ezetimibe",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该药能够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降低幅度高于50%,但是不会影响其对总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这种药物能够和其他类降脂药物产生互补作用,联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植物淄醇由于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但是比总胆固醇早肠道内的吸收弱,而且吸收之后不容易发生代谢进而排入胆汁。如果能够利用植物淄醇降低胆固醇,那么其必定会成为降低高血脂的首选药物。
  1.1.2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主要是指他汀化合物,其能够对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产生抑制作。截至目前,此类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中,洛伐他汀是第一代代表性药物,其是通过生物发酵获取的;阿托伐他汀是第二代代表药物,其是半合成化合物;第三代药物代表为氟伐他汀,这类药物是全合成化合物。从作用方式来看,又可以将他汀类药物分为活性药和前体药,其中活性药物主要有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前体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需要注意的是,前体药物必须要在体内水解后才能将作用发挥出来。他汀类药物能够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进行抑制,进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总胆固醇水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大幅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若大剂量使用,还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而且,他汀类药物相对副作用较少。
  1.1.3胆酸螯合剂 此类药物主要包含消胆胺、考来替泊、盐酸考来维仑等,其作用机制为:胆酸螯合剂具有的阴离子交换基团,在肠道中与胆酸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胆固醇或干扰胆酸重新被肠道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2]。胆酸螯合剂除了纯合子家族性高总胆固醇血症外,其他任何高总胆固醇血症都能应用。相较于考来替泊、消胆胺,最新上市的盐酸考来维仑与胆酸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关于胆酸螯合剂的研究,目前大部分倾向于其与胆酸阴离子的亲和力,进而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
  1.1.4 贝特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是苯氧芳酸类药物,其是在降低总胆固醇水平方面的作用最显著。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改变编码对脂蛋白代谢基因进行控制,借助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抑制脂蛋白的合成,使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减少,加快甘油三酯的分解速度。当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贝特类药物有苯扎贝特、环丙贝特、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欧洲药品管理局于2011年3月发布信息,上述四种贝特类药物在降低高血脂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建议医护人员不要将此类药物应用于新的血脂障碍患者[3]。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1.1.5 烟酸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降血脂药物,其作用机制为:烟酸类药物能够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同时能够阻碍肝脏吸收载脂蛋白A1,进而升高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发挥出来。但是使用该类药物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一般不会单独使用该类药物,通常将该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联用,进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
  1.2降脂新药应用展望 他汀类、贝特类等传统化学降脂药物虽然效果良好,但是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使应用受到限制。所以,未来将会在剂量小型化的制剂上展开研究,可能会出现小剂量联合用药制剂。
  2中药降脂的研究进展
  2.1中医病症机制分析 中医中不包含高脂血症,但是对其认识却是比较深刻的,认为其在污血病范畴内。病因病机主要是因为患者好逸恶劳,禀赋不足;饮食失调,脾胃损伤;肝胆失利,情志损伤等。辨证论治具体针对痰浊内蕴、脾虚湿盛、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肾阳虚等[4]。
  2.2降血脂中药和方剂 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配制中药和方剂。其中,降低胆固醇的中药具体包括生姜、葛根、麻仁、茵陈、泽泻、人参;降低甘油三酯,可以应用蜂胶、玉竹、银杏叶等中药;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中药主要有三七、山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临床上,普遍适用的降血脂中药和方剂有涤痰汤、桂术甘汤、龙胆泻肝汤、血府逐瘀汤、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等[5]。
  2.3中药降血脂的作用机制 具体作用机制为:中药能够对外源性脂质的吸收以及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进行抑制,加快转运及排泄体内脂质的速度,并对体内脂质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能够抑制吸收外源性脂质的中药有何首乌、虎杖、大黄等,这些中药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吸收量,增加排泄次数;能够抑制合成内源性脂质的药物有:西洋参、泽泻、山楂等,这些药物对乙酰辅酶A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对胆固醇生物合成限速酶进行阻碍;能够促进转运及排泄体内脂质的中药有:虎杖、大黄、人参、皂甙等;能够对体内脂质代谢造成影响的药物有:黄芪、山楂、何首乌等,这些药物对微粒体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对脂质代谢进行调节[6]。
  2.4中药降脂成分提取进展 蒽醌化合物为大黄降脂的主要成分,为了充分发挥蒽醌化合物的作用,可以利用超声过滤提取法和热回流提取法将不同颗粒度的大黄酚提取出来,对大黄酚进行研究;或者利用酶法、微波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等将各种中药的有效组分提取出来,展开研究。上述各种方法为中药降脂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中药降脂剂靶点较多,而且能够协同使用,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目前研究还处在单体成分及方剂摸索阶段。
  参考文献:
  [1]胡蓉芳,杨重明.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效果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12(11):23-25.
  [2]陈青.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对降低职工高血脂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61-62.
  [3]李明珠.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4,23(3):188-188,189.
  [4]张宁,李芳芳,唐其柱,等.低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高剂量他汀对老年高血脂患者降脂效果Meta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2):70-74.
  [5]石凤秋.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5(4):326-327.
  [6]赵宏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6(10):104.
  编辑/孙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96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