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地开发整理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研究目的: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利用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根本任务。土地开发整理对防治水土流失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不合理的开发整理也会加速水土流失。因此,针对不同的地貌、土质、植被状况,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应选取合理的整理方式,避免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研究方法:本文以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为切入点,说明了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总结出一些防治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水土流失的措施。研究结论: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更多关注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著。耕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1]。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问题在于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土方开挖及表土剥离,如果不及时防护,将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2]。随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逐渐增多,其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 土地开发整理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3]。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土地是不可再生性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土地开发整理与水土保持工作存在很大影响。首先,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就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5]。土地整理中农田平整工程、农水工程、防护林工程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梯田改造以及防护林草等工程更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工程措施[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常呈面状,土地开发整理面积大,表土剥离量很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说土地开发整理对水土保持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土地整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1 土地平整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土地平整可以调整地面起伏状况,改善区域地貌,有利于节水保土工作。但土地平整会使土质变得疏松,大多数土地平整工程土方量大,在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回填过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地表土层变薄,养分流失,生产力下降。
  2.2 农田水利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合理规划,重新布局及改造,都可有效地防止或减缓水土流失。南方地区主要以地表水为水源,通过地面明渠灌溉,而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以开采地下水为灌溉水源,并采用管道输水灌溉,在各级管道的布设以及渠道、排水沟道的开挖过程中,存在土方开挖及回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2.3 田间道路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土地整理前道路一般路况较差,路面基本为素土,一遇雨天,泥水乱流;在通过土地整理过程,可以将原有道路拓宽、硬化并减小了地面高差,在有边坡的道路两侧修建护坡。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土流失。然而,伴随路基修筑路面铺设等措施活动,扰动了原地表形态,使原地表的土层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降低了表层土壤的抗蚀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4 农田防护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通过农田防护林建设,增大植被覆盖率,植物根系固结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种植果树、庄稼习惯于清除所有杂草,虽然有利于防治病虫害、方便耕作,但也造成生态环境单一,破坏了土质结构,容易产生径流,形成细沟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3 防治措施
  3.1 工程措施
  3.1.1挖填土过程做好防护措施
  在土方挖、填过程中必须进行表土处理。对表土进行覆盖处理,避免暴雨淋刷而使土壤大量流失。对于填土地块,要用推土机或其它设备推平、压实,使其形成具有较好防渗、防漏性能的隔离层,减少施工过程带来的水土流失。
  3.1.2 梯田方案选择
  修筑梯田时根据地形起伏度、坡度、坡长、地面土层厚度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梯田处理方式。常见的梯田包含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方式[7]。根据要求,大于25°的坡耕地需退耕还林;坡度小于25°的坡耕地,不适合改成梯田的,尽量发展林地,种植经济林或者果树;对于适宜耕作的坡耕地,应选取合适的梯田方案,变坡地为梯田,逐步改善种植条件。
  3.1.3 修建生态型护坡
  修筑梯田、建堤坝、道路建设势必形成大面积裸露边坡。对于边坡处理,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利用生物有机体和岩土工程治理相结台的坡面立体生态恢复方式,在实践中应根据土质状况的不同选取相应的生态护坡形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2 生物措施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在荒坡、荒沟或退耕坡上大量种植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牧草,能够迅速形成被覆,避免降雨直接打击地面,起到阻缓径流、拦截泥沙的作用;其根系发达,纵横交错,形成紧密的根网,可疏松土壤,加大入渗量,并固持土壤,抵抗侵蚀。实践证明,植被覆盖率是影响土壤流失最为关键的因素 [8]。
  3.3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
  根据不同耕作方式起到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保土蓄水,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在实际耕作中可根据情况选择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方式。
  在黄土高原根据水肥光热等自然资源在坡面上的层面分布规律的不同提出的梯层结构配置模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水土保持措施综合应用的例子,采取这种梯层结构的耕作方式,不仅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有效的保持了水土,维持了自然生态平衡。
  4 结论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恢复土地的使用,保持土壤的合理使用,但在整理过程存在水土流失隐患。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需要加强水保和土地部门的合作,把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设计应用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焦居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2]柳长顺,齐实,杜丽娟.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3,03:101-104.
  [3]曹优明,王则一,王秀茹,王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05:53-55+5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5]刘震,蔡建勤,姜德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6]杨庆媛.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研究,2003,06:698-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492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