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土地整理对于提高耕地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区情况以及重点解决的问题,从土地改造、水利工程、农田道路和生态防护四个角度分析了本次规划设计的方案,指出项目实施后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理 基本农田 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c)-0148-0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根据上级推进基本农田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选定寒亭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该项目区属于滨海平原,地势低洼平坦,面积广阔,但土壤含碱量较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受到制约;地下水位较浅,水中含碱量较高,不能用于农业灌溉;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群众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但由于项目区内大部分区域土壤含碱量较高,绿化成活率不高,成效不大。项目区当前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收入水平。通过对该区域的综合治理,可有效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真正做到惠民利民。
  1 项目区情况
  项目区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南孙社区,东至潍坊万亩湿地、西至寿光边界,南至大圩河、北至滨海开发区央子街道。涉及八甲朱村等12个行政村。项目区地处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拦蓄能力差,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较少,旱涝机遇较多;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盐碱度太高,不能用于人、畜用水和农业生产。项目区内耕地多为冲积物形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项目区内交通方便,潍九公路、冯横路贯穿项目区,农村道路分布合理,田间路大部分已形成,但是田间路大部分为砂石道路而且损坏严重、路面凹凸不平,衔接不畅。
  由于项目区内土壤含碱量较高,经过种植试验,树木成活率较低,只有峡山主灌区和引黄济青干渠两侧栽有部分树木,项目区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防护林工程。
  2 项目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2.1 整修道路,完善道路系统,解决“出行难”问题
  在规划中,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尊重项目区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把田间道与村内道路、村庄与村庄之间道路整修相衔接,把项目区内主干道路建设延伸到附近居民点,方便出行及农产品的及时运输。寒亭区道路地区性问题:土路面雨天易湿粘,在道路设计中加大碎片石厚度。
  2.2 改造农田水利设施,解决农业生产条件差的问题
  崔家河在冯横路以南河床,走向斜度较大,项目区整理后造成冯横路以南的田块不能成方成块联接,严重制约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经寒亭区水利局水利专家评审并出具证明,崔家河改道工程切实可行;现有灌排设施大多为年久失修的土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低,导致作物旱不能浇,涝不能排,为了满足灌溉、排水要求,设计排灌一体台田沟,将田间积水汇集到台田沟,从台田沟汇集到斗沟,排出项目区外。
  2.3 挖台田沟抬田,解决土壤含碱量较高的问题
  在寒亭北部滨海平原地区因盐碱化严重,地下卤水含量较高,种植农作物产量很低。本次项目采用挖台田沟抬田排碱、压碱的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同时将以往布局杂乱的台田沟就近推平,提高土地利用率。
  2.4 合理布局农田防护林网,解决农业生态条件薄弱的问题
  为了防风固沙、保护沟堤、降低风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同时考虑到当地的经验,北部地块因盐碱度程度较高,根据当地经验树种选择荆条,南部地块树种主要选用抗碱柳。
  3 项目规划设计
  3.1 土地平整工程
  在寒亭北部滨海平原地区因盐碱化严重,地下卤水含量较高,种植农作物产量很低,采用挖沟抬田排碱、压碱的方法将所有田块作高标准改造。
  结合项目区现有地形条件,将整个项目区内的地块全部打乱,通过规划的田间道路和主要排水沟,将土地分割形成大的田块,田块南北长300m左右,东西长300~600m不等。尽量保持平整单元内的挖填方平衡,以减少运土工程量。在满足灌排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土方,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结合。项目区内高程变化不大,加之田间灌溉采用提水灌溉,本工程采取以片田为平整单元、单块整平的局部平整方案。
  3.2 农田水利工程
  根据项目区政府及群众意见,将冯横路以南的崔家河实施改道,崔家河在冯横路以南河床,走向斜度较大,项目区整理后造成冯横路以南的田块不能成方成块联接,严重制约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经寒亭区水利局水利专家评审并出具证明,崔家河改道工程切實可行。
  3.3 田间道路工程
  为了满足项目区的生产生活需要,道路布置尽量和项目区内田块配套,构成互通网络,便于农业生产。具体布局中,项目区规划为横纵相间的道路网设计。砂石路建设考虑到道路路基的稳固性,通过挖沟取土,垫高路面,经碾压夯实后作路基用。针对项目区土壤粘度较大的问题,在道路设计中适当加大了碎片石厚度。
  3.4 防护林工程
  为保护排水沟和道路,降低风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组织生态防护林建设,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冯横路以南田间道规划单侧植树,树种为抗碱柳;引黄济青以北因盐碱程度较高,只能栽植抗碱性较高的树种,根据当地经验单侧植树,树种选用荆条。
  4 项目效益
  4.1 使土地连片成方,增加耕地面积
  项目区内现有耕地地块被沟渠纵横分割,极不规则,通过土地整理使土地连片成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新增耕地面积42.55公顷,新增耕地比率达到3.19%。
  4.2 挖沟抬田,完善配套,提高耕地质量
  项目实施后,通过挖沟抬田排碱、压碱的方法使土地得到整平改造,对河流及沟渠等水利工程及设施配套改造完善,规划整修田间道路,根据土壤条件种植防护林减轻风害,区内耕地将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
  4.3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实施后,土地集中连片、农田道路和水利灌排得到极大改善,对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巨大便利。另一方面,农民可发挥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优势,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大土地产出效益,从而增加收入。
  4.4 增强耕地保护的意识
  经过对项目区进行土地、水利、道路、生态防护林的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项目区,这也关系到当地农民切身利益,将增强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4.5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改善项目区及附近生态环境,降低风害影响。
  5 结语
  土地整理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带来收益;同时提高了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局部生态环境,深受农民欢迎。
  参考文献
  [1] 庞韶鹏.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尝试[J].智能城市,2018,4(17):73-74.
  [2] 张慧,付梅臣,徐学华,等.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4):650-654.
  [3] 付光辉,刘友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风险评价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7(2):19-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