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优化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消费环境是消费者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具有一定影响的因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消费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较2013年提高3个百分点。但我国的消费环境依然存在严重问题,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满意度不高。每年都会曝光大量的消费问题,如2014年曝光了奶粉、眼镜、手机、面粉、糖果、鱼肝油、电话诈骗、白银交易、代步车等产品出现的问题,2015年曝光了车辆维修、保健品、手机实名制等产品的问题。这些产品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环境,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购买意愿。
  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现状
  消费环境涉及面非常广,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是物质资源的来源,是影响社会供给水平的关键要素,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如不同的气候条件农产品的产出类型不同,居民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不同。同时,自然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如夏天炎热的天气会促进西瓜的销售与购买,而凉爽多雨的秋天会降低居民的购买意愿。经济环境是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水平。经济不稳定会影响居民对未来的销售预期,如国际金融危机会显著降低居民的消费额度。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文化是影响居民行为的重要因素,文化环境必然会对居民的消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我国四川居民习惯酸辣食品,因此辣椒的人均销量非常可观,而广东偏好清淡食品,因此辣椒的人均销量会较低。以下就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现状做进一步分析。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消费水平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突破2万元,较2013年增长了10%以上。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突破了1万元。实际上自2004年以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超过了12%。居民收入水平显著上升,消费水平也呈现高速增长。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2319元,而截止2013年上升至7409元,增长了3.19倍,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8912元,2013年上升至22880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长,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日益改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非常可观,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处于稳定中高速发展期。在2012年之前我国GDP年均增长都在10%以上,而在2013年以后GDP增速放缓,增速为8%左右。截止2014年我国GDP总额已经超过60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8%。从产业结构看,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01%,而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至5.8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至9.61%,下降幅度非常大;200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75%,而201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上升至27.1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至42.64%,下降幅度非常大;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6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24%,而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升至30.6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48.19%。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比例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并高于其他产业发展规模,说明我国经济水平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经济结构也日趋完善。
  (三)中西文化日趋融合,消费环境也呈现中西特征
  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国际文化也在不断流入我国。在世界文化的熏陶下,中西文化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这也将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和购买意识、购买偏好。非常显著的变化是,传统文化下我国消费较为保守,而目前超前消费成为主流,城镇绝大部分居民拥有信用卡进行提前消费。西方文化的入侵,也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偏好发生改变,西方产品受到了追捧。以我国餐饮业为例,过去我国餐饮业基本以中餐为主,火锅店、家常菜、湘菜、重庆菜快速发展,但近年来西餐厅也成为重要的消费热点。目前无论是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西餐厅数量众多,即使是小县城,西餐厅的数量也逐日剧增。实际上文化的融合让消费者的视野更为广阔,选择也更多。这有利于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我国居民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问题不断且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由于我国监管不足,企业社会责任心缺乏,我国产品问题不断出现。近年来每年都有严重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每次事故发生都轰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甚至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如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咸鸭蛋的苏丹红事件、嫩西瓜的漂红事件、毒豆芽事件等。这些大型食品安全事故严重损伤消费环境,影响居民的购买行为。自然环境是居民消费的重要部分,也是居民消费的来源,但近年来我国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据统计,我国地级城市中70个为重污染城市。在北京平均每周有将近200个小时处于严重污染水平,这导致家家户户必须购买空气清新器。此外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在日益耗尽,很多富含煤炭、有色金属等矿藏资源由于需求旺盛而过分开采,在未来也可能消失。资源被耗尽,环境被污染,居民的消费内容、结构和能力都会发生改变。
  (二)我国区域消费环境差异依然非常大
  区域消费条件差异很大,各种类型的地区差异引起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较大。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差异非常悬殊,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中西部经济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经济的差距直接影响消费条件的差距,如居民教育水平的差距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意识和偏好、购物与交通条件影响居民消费的便利性等。经济水平也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2013年人均GDP为7.34万元,而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万元左右,东部省份是中西部的2倍以上。区域差距还表现为城乡差异。2014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万元左右,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05万元,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2.6倍。城乡居民的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交通物流条件、购物条件等都存在显著差距,这也是居民消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条件和消费水平。实际上即使在同一个省份内区域差距也非常严重。比如在湖南,长沙的经济条件、购物条件、居民收入水平要显著高于其他区域。   (三)资本市场不稳定严重影响消费环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日益改善,但经济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首先,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也逐渐上升,近年来国际金融与经济的波动也导致我国经济的波动,因此影响了消费环境的稳定性。此外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股民越来越多,而近年来股市非常不稳定,直接冲击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例如自2014年12月以来我国股市就经历了大幅度的上下波动,出现很多次涨停,也出现很多次跌停。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说明有大笔投资资金操纵资本市场,但我国的监管能力有限。资本市场的动荡也是一种经济预期,间接反映未来经济面的具体情况。因此即使不是股民,也会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改变消费行为。
  (四)法制监管体系不足且政府行为失效
  法制监管体系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政府行为是完善法律监管体系的主导力量,但我国近年来产品问题不断说明我国对消费环境的监管存在严重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环境的改变,但法律监督体系跟不上消费环境的变化。导致消费环境的监管存在诸多漏洞,违规违法行为丛生,严重损伤了消费环境,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甚至引起恐慌。因为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健全,很多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具体主要是因为:区域黑恶势力存在,并且与政府勾结,导致居民消费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下,甚至威胁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政府不作为,导致制度、规定、法律形同虚设,这导致市场主体容易利用这种现象进行违规生产和销售;政府能力问题也是影响法制监督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原因,例如政府制定科学的、稳定的法律、政策能力,事实上我国相关政策非常不稳定,法律体系也非常不完善。
  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城乡差距是我国区域差异的重要方面,要改善城乡差距,必须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对此要完善农村交易市场,丰富农村商品,促进农村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要积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完善农村物流设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医疗条件和教育条件,全面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对于中西部和东部的消费环境差距,我国采取了产业转移的战略来协调区域经济的协调性,但这种战略存在弊端。东部通过大量发展工业严重的破坏了环境,如果将工业转移至中西部,那么中西部环境也将逐步恶化,而实际上近年来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环境已经显著恶化。所以要建议吸取教训,合理转移产业,通过引进东部技术,鼓励中西部发展高新产业,促进中西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资本市场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提高我国经济的稳定度,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加强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国应该严格控制产能过剩产业的发展,例如钢铁、化肥等产业,政府也需要从过剩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加速产能过剩、技术落后企业的淘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政策要鼓励企业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尤其是新能源开发技术和稀缺资源性开发产业的支持。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要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维稳能力。此外,政府要严厉打击操作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防止资本市场的不正常的大幅度波动。
  (三)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致力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但市场依然非常不规范,各种搅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屡见不鲜,如商业贿赂、商业泄密、商业打击、本地保护主义、劣质产品丛生、盗版产品充斥市场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了消费环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科学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有效监督的保障。二是强化执行,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法必依。三是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防止政企勾结形成利益网络。四是提高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提高政府行为的效力,保障法律、规定、制度落到实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51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