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与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依达拉奉;巴曲酶;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该病主要具有起病急骤、发展速度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为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对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合的方法和单独使用依达拉奉对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1~80岁,平均(63.7±10.25)岁;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9~79岁,平均(65.1±10.1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采用常规治疗,使用阿司匹林0.1g口服qn,阿托伐汀20mg口服qd,胞二磷胆碱110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入,每隔12h一次,共用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首次剂量10 BU,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点,以后隔日滴注5 BU,共3次,总量20 BU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于14 d时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1]。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8
  6
  7
  4
  1
  94.4%
  对照组
  18
  4
  5
  5
  4
  77.8%
  3 讨论
  近年来,缺血期间及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Ros)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已成为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自由基清除剂作为脑梗死急性期药物治疗之一,开始为人们广泛关注。依达拉奉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药效学研究发现,中风模型的沙土鼠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3.0 mg/kg),能明显抑制缺血区脑的水肿,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白三烯合成的增加[2]。依达拉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延缓神经细胞死亡,并可以减轻脑缺血及其引起的水肿和组织损伤,在各种缺血模型中显示出对脑缺血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3]。明显对抗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其抗缺血区损伤机理为其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依达拉奉可以抑制血管内皮损伤,脑水肿组织损伤,以及延迟神经元死亡,从而减轻神经元功能障碍,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并有希望延长缺血周边组织可能恢复血流治疗时间窗[4]。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不仅可以改善急性期临床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的显效率,降低致残率,使大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未见出血现象,1例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恢复,这与国外关于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是一致的[5],说明两者联合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邢海波,李刚.依达拉奉多器官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6.20:305
  [3]王允明,王爱菊,陈海燕.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17-1119.
  [4]狄晴,葛剑青,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84-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