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
  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江泽民曾经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现在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当前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的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实践也证明,数学课堂数学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补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要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我们教师就要创造性地教。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探求知识的冲动和愿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通过入情入理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把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用“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个中奥秘;教学 “圆柱体表面积”时,我注意利用电脑媒体对圆柱体的表面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创设“动态情境”,以增加学生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电脑媒体,设计出轮子是长方形、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等状态下运动画面效果,创设“应用情境”,以启发学生对圆的特点的认识;教学圆锥体体积时,组织学生进行圆柱和圆锥量杯互为“倒水”的实验,创设“实验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鼓励,少批评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良好契机。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学生的求知欲,而要多引导和鼓励。
   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发展学生思维水独创性。
  三、要积极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巧妙设疑,不断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要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那么,哪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得出最佳方式。教学时可采用迂回式提问,联系实际,发人深思,有助于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增强。
  如,在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我出示这样的一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售货员小张采取大的一元卖2个,小的一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瓜,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让挑,每斤买4角钱。卖完西瓜后一算,只卖了24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元呢?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分大小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的钱数并不是一回事。
  四、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这一“先行尝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尝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基础。这里我做到,一是“先行尝试”,即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切实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亲自“试一试”并获得成功的心理;二是在“先行尝试”过程中,让学生依赖心理逐渐被“我能,我可以”所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自主与自信。”尝试”中思考、“尝试”中发现、“尝试”中学会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追求,这就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裕的学习时空,创造最优越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新世纪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除了创新教育,我们别无选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一定也会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获到丰硕的教育之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