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议论和交流,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关键词兴趣主体情景探索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人们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交往实践过程。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突出重点、点拨思维”和“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要求,以后又逐步确立“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指导思想,到“二期课改”阶段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随着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物理学习,由偏重于获取知识转向着眼于形成学力、由重在继承转向重视创新和发展、由强调统一要求转向关注不同需求,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寻求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每次上课,我都根据课题内容先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引入课题,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对新课题的兴趣。如:我在讲《内能和热量》这节课时,先提问:“谁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你能说出太阳能热水器有哪些优点?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引出了课题。然后我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愿意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给学生列出自学提纲并出示尝试题。让学生结合提纲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再由他们自主或是合作讨论完成尝试题。
  三、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面对新知识,学生多少都会有些难度,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不要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在自己的认识基础上,以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物理知识的传授,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接着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四、促进学生发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物理的机会。尝试教学法就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用尝试题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既能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意义。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为了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一)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穿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二)教师对活动过程中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教师应及时结束活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教学时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