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710名妇女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446.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072-01【关键词】定期普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病症,我院针对已婚妇女这个高危人群开展宫颈细胞学防癌普查,使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被早发现,早期诊断,并能得到早期治疗,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年3月到2008年3月,县城在职20~50岁的已婚妇女进行普查。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方法: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对上皮异常者根据情况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镜下LEEP活检的病理诊断对照,随诊3~18个月。
  1.2.2细胞学诊断方法:采用TBS分级系统,描述性诊断如下:
  良性细胞改变(包括正常)【1】
  感染【1.1】
  滴虫性阴道炎【111】
  形态符合念珠菌类的真菌体【112】
  形态符合嗜血杆菌的细菌群【113】
  形态符合放线菌属的细菌群【114】
  单纯疱疹病毒有关的细胞改变【115】
  反应性【12】
  炎症【121】
  伴有炎症的萎缩【112】
  放射性反应【123】
  子宫内避孕器放置后的改变【124】
  其他【125】
  上皮细胞异常【2】
  鳞状上皮细胞【21】
  未明确意义不典型鳞状细胞【211】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12】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13】
  鳞状细胞癌【214】
  腺上皮细胞【22】
  子宫内膜细胞、细胞学良性【221】
  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上皮细胞【222】
  宫颈管腺癌【223】
  子宫内膜腺癌【224】
  子宫外内腺癌【225】
  其他恶性肿瘤【3】
  1.2.3阴道镜检查方法:发现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经阴道镜检查在病变区取组织病变最严重者进行多点活检,正常转化区到常规取移行带6点和12点处移行带上移行宫颈搔刮术。
  2结果
  在被检测的710名已婚妇女当中,宫颈细胞正常者115然,占16.2%;良性细胞改变着570人,占80.3%;其中滴虫性阴道炎20人,占3.5%;霉菌性阴道炎15人,占2.6%;炎症468人,占82.1%;老年性阴道炎67人,占11.8%;上皮细胞异常者25人,占被检人数的3.5%;其中无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20人,占8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人,占1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人,占4%;鳞癌1人,占4%。不同年龄人群诊断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年龄妇女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年龄(岁) 总例数 宫颈细胞正常
  例数% 良性细胞改变
  例数% 上皮细胞正常
  例数% -30 139 21 15.1 116 83.5 2 1.4-40 315 53 16.8 258 81.9 4 1.3-50 170 3 18.2 129 75.9 10 5.950岁以上 86 10 11.6 67 77.9 9 10.5合计 710 115 16.2 570 80.3 25 3.53讨论
  3.1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从检测的结果看,良性改变占已婚妇女的80.3%,从而提醒我们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如在癌变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设法阻断发展,就能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病死率。
  3.2宫颈癌的发生的危险因素:①病毒感染,主要有单纯疱疹Ⅱ型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目前主要与HBV感染最相关;②初次性交年龄过早;③生育过早过密过多反复生育所致的宫颈损伤炎症均是诱发宫颈癌的因素;④多个性伴侣及性生活紊乱,吸烟;⑤社会学因素,主要发生在社会阶层较低的妇女与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少,营养状况、卫生条件差等有协同相关性;⑥男性有关的因素:患者配偶的性伴侣多少,患性病的次数均与宫颈癌发病有关
  3.3宫颈癌的预防和保健:①普及防癌知识,提倡晚婚少育。开展性卫生教育,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凡已婚妇女,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有月经异常或性交后出血者,应警惕患生殖道癌的可能,及时就医。②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作用,定期开展宫颈癌的普查普治,每1~2年一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凡30岁以上妇女至妇科门诊就诊者,应常规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有异常者应进一步处理。③积极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及时诊断和治疗CIN,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单位:725700 陕西省旬阳县妇幼保健院 透明质酸水平的检测对重症肝炎预后的临床意义
  郑崇广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073-02【摘要】目的:探讨透明质酸检测在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64例不同重症肝炎患者及6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透明质酸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重症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水平非常高,肝硬化并发肝癌则更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检测重症肝炎患者透明质酸发现透明质酸越高,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率越高,为临床治疗如何降低透明质酸的水平、从而降低重症肝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肝炎;透明质酸检测透明质酸(HA)是由间质细胞的细胞质膜合成,参与形成蛋白聚糖,是结缔组织基质中的主要成分。HA具有影响细胞迁移、细胞间相互作用及细胞分化等效应。近年来发现血清HA含量变化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扩散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血清层黏连蛋白(LN)含量较低,如果肿瘤转移或其他疾病的刺激,基底膜被破坏或者机体合成增加,使血清中LN水平上升,尤其在肿瘤转移时更为明显[1-2]。本文通过检测重症肝炎患者透明质酸水平,为临床治疗如何降低透明质酸的水平、从而降低重症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① 正常对照组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23~71岁,平均45岁,均为健康体检人员。② 肝炎组共164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9~60岁,平均42岁 根据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急性肝炎2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3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47例,肝硬化29例。肝癌28例。
  1.2检测方法
  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血清透明质酸(肝纤四项)送广州金域检验中心检测进行检测分析。
  1.3统计方法
  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测。
  2结果
  2.1正常结果
  正常成人体检组血清HA平均值分别为(105.46±32.60)ug/L、(14.33±8.06)ug/L,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2检测对照
  患者组血清HA含量见表1。164例肝病组中,急性肝炎血清HA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慢迁肝仅HA显著升高(P<0.05),慢活肝、肝硬化则HA呈显著和非常显著增高(P<0.05,P<0.01)。
  表1各组与对照组血清HA含量比较(X±s)
  组别 例数 HA(ug/L) t正常对照 64 14.43±8.06 急性肝炎 28 15.76±10.41 0.37慢迁肝 32 18.39±10.80 2.42*慢活肝 47 39.14±9.54 3.74**肝硬化 29 50.45±8.06 5.78**肝癌 2860.34±18.27 6.85**注: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肝炎患者HA 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见表2)表2HA部分生化指标在慢性肝炎中检测结果组别 例数 HA(ug/L) PIllP(ug/L) A(g/L) γ-球蛋白(%) A/C正常对照 64 74.25±23.76 3.68±1.28 41±5.0 15.1±3.2 2.0±0.5轻度慢性肝炎 38 205.4±134.3* 11.7±7.45* 38±4.0 20.6±4.6 1.5±0.4重度慢性肝炎 46 481.5±365.4△△ 17.35±9.5△ 34±3.3△27.6±8.1△ 1.3±0.4重度慢性肝炎 80 752.5±377.1▲ 23.2±12.3 30±4.8▲▲31.8±9.6▲ 1.0±0.3▲▲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轻度比较P<0.05;△△与轻度比较P<0.01;▲与中度P<0.05;▲▲与中度比较P<0.01
  对于慢性肝炎的轻、中、重3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生化指标随之增高,重度与中度组之间比较,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HA值在慢性肝炎轻度时,与正常对照组就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HA比检测生化指标更敏感。
  3讨论
  HA是一种大分子葡糖胺多糖,分子量为400~8000000。由间质细胞合成。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半衰期为2.5~5.5分钟,由特异的透明质酸酶水解,代谢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在遭到病毒、免疫或化学性损害时。肝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降低致使HA分解不足;肝脏间质细胞增多,故合成HA增加;门-腔分流减少了携带HA人肝清除的血流量,使HA代谢不足。HA由间质细胞分泌,经淋巴系统通路入血,其代谢大部分由肝脏内皮细胞完成。随着肝炎的发展,血清HA水平逐步提高。
  透明酸(HA)本质属糖胺多糖,是ECM 中的蛋白多糖主要成分,当各种原因导致ECM 的破坏均可引起HA及胶原蛋白游离出来,并反映到外周血循环中。血清HA含量升高除由于ECM 的破坏、解离外,有的学者认为[3],某些癌细胞还可以合成分泌HA而使其升高。因此血清中HA含量与癌的侵润生长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正常肝组织除门管区间质含少量HA外,Disse间隙也含极少的HA。肝病时,由于炎症坏死刺激,肝问质细胞合成大量的HA及胶原蛋白形成ECM,沉积在Disse间隙,形成完整的基底膜,并反映到外周血液中[4]。血清HA与肝纤维化程度及门脉高压呈良好的关系性,对,肝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有参考意义。血清HA水平与肝脏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可较好的判断慢性肝病的病情。血清HA水平越高,肝硬化并发肝癌则更高,患者的死亡率也越高。有报道 干扰素(IFN)治疗有效的慢性丙肝,血清HA水平显著降低[5-6]。因此,通过检测重症肝炎患者透明质酸发现透明质酸越高,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率越高,为临床治疗如何降低透明质酸的水平、从而降低重症肝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敏,张玲霞,赵景民,毛远丽,辛绍杰,朱传琳,皇甫玉珊. 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纤维化诊断指标评估[J]. 传染病信息, 2001,(02) 77~79
  [2]董红筠,李颖,赵桂鸣.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脏病理学对照观察[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02) : 53~55
  [3]Lichtinghagen R,Bahr M.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fibrosi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ExpertRev.Mol.Diagn, 2004, 4 (5) :715~726
  [4]Whiting P, Rutjes AW, Reitsma JB,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QUADAS: a tool for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tudie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included in systematic reviews (J) .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2003, (3) :25 . 136~141
  [5]Guechot J, Laudat A, Loria A,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hyaluronan and type III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serum assays as markers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C evaluated by ROC curve analysis .Clinical Chemistry. 1996, 42: 558~563
   [6]Gordon A,Bailey MJ,Gibson PR,et al.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ssessment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ng cirrh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05, 20 (6) :825~832
  
  作者单位:529400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31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