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栓、止血实验在肿瘤疾病中的运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在肿瘤疾病使用血栓、止血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入的恶性肿瘤患者16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参照组,均行血栓、止血实验,分析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食管癌在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恶性淋肿瘤、食管癌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血栓、止血实验用于肿瘤疾病中获得显著诊断作用。
  【关键词】血栓;止血实验;肿瘤疾病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2
  肿瘤引发的出血一般是由于肿瘤细胞破坏或者浸润机体组织导致的。血栓和止血实验主要就是依据不同检测方法自不同环节和侧面对发病原因以及病理过程进行了解,予以正确治疗。随着近年来开始逐渐淘汰以往的Duke法、玻片法、毛细血管法,各医院的常规项目检查中开始使用多种凝血仪的止血凝血测定方法。本文阐述了收入的165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栓、止血实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入的恶性肿瘤患者165例作為实验组,其中,鼻咽癌20例、肠癌35例、肺癌40例、卵巢癌21例、肝癌30例、食管癌19例,女80例,男8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32±3.55)岁。另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参照组,其中,女15例,男15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5.54±4.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使用法国STA Compact公司研发DIAGNOSITCASTAGO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查,对采集的样本实施10分钟的每分钟3000转的抗凝血离心处理,遵守说明书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
  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之间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组收入的体检人员凝血酶原时间(0.99±0.2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1.50±3.51)s、纤维蛋白原(3.12±0.21)g/L、凝血酶时间(16.47±0.98)s,实验组收入的恶性肿瘤患者,鼻咽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02±0.1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54±2.56)s、纤维蛋白原(4.11±0.32)g/L、凝血酶时间(16.48±0.55)s,肠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07±0.22)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7.21±3.56)s、纤维蛋白原(3.66±0.55)g/L、凝血酶时间(17.28±2.55)s,肺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03±0.2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4.89±3.222)s、纤维蛋白原(4.32±0.56)g/L、凝血酶时间(17.44±1.85)s,肝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3.78±0.33)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5.89±2.32)s、纤维蛋白原(3.78±0.58)g/L、凝血酶时间(17.71±2.05)s,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13±0.15)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55±1.56)s、纤维蛋白原(3.25±0.35)g/L、凝血酶时间(17.46±1.555)s,卵巢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22±0.12)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4.55±1.36)s、纤维蛋白原(3.21±0.59)g/L、凝血酶时间(17.39±2.95)s,食管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15±0.332)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7.89±2.22)s、纤维蛋白原(3.78±0.22)g/L、凝血酶时间(17.41±1.55)s。
  对照组和实验组收入的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在凝血酶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食管癌在血酶原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恶性淋肿瘤、食管癌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食管癌在纤维蛋白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凝血酶原时间(PT)属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一种筛选试验,可对血浆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进行准确反映[1]。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属于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种筛选试验,可对血凝血因子Ⅺ、Ⅻ、Ⅶ、Ⅸ等进行准确反映。纤维蛋白原(Fib)增加在肺结核、感染性毒血症、长期局部炎症等疾病中比较常见。对于患者术前止血检查以及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治疗、存在血栓患者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狼疮抗凝物治疗中血栓、止血试验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2]。
  计算研究表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恶性淋肿瘤、食管癌之间在凝血酶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食管癌在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鼻咽癌、肠癌、肺癌、卵巢癌、肝癌、恶性淋肿瘤、食管癌在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大部分患者予以术前常规检查十分必要,对于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之前需要予以常规检测。除了凝血酶时间不产生较大差异,其余基本上都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针对晚期肝癌而言,其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存在低凝的情况,表示在对肝脏疾病进行临床诊断过程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属于诊断的有效项目。
  综合以上结论,在临床分析恶性肿瘤疾病过程中因肿瘤导致血栓和出血的情况相对多发且比较常见,经上述分析显示血栓与止血检验,有利于继发性出血的预防,可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寿玮龄,崔 巍.血栓与止血检验过程中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4).
  [2] 李 盼,乔建林,徐开林.血小板受体GPVI作为抗血栓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01):276-281.
  [3] 曹健鹏,李俊海.恶性肿瘤并发DVT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24)
  [4] 冯宁霞.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3).
  [5] 何向辉,逯 宁,侯立南,朱理玮.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04).
  [6] 王 喆,张云亭,郭 志.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8,(24).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328.htm